浅谈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摘要】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相互沟通和合作,通过对小组整体结果进行评价,推动学生在多方面全面发展。它大大优化了学生的参与体验,让学生完全沉浸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具有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虽然大部分教师已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但在具体应用中仍存在问题,导致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些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纳入课堂,但由于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仅仅是形式化的,没有实际作用,无法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面临着形式单一、缺乏方向
DOI
作者隆双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4月第8期
出版日期2023-09-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谈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隆双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长兴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相互沟通和合作,通过对小组整体结果进行评价,推动学生在多方面全面发展。它大大优化了学生的参与体验,让学生完全沉浸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具有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虽然大部分教师已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但在具体应用中仍存在问题,导致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些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纳入课堂,但由于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仅仅是形式化的,没有实际作用,无法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面临着形式单一、缺乏方向、随意建组、缺乏分工、自由度低、缺少引导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无法充分体现。本文旨在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优化小学语文课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应用;策略

一、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形式单一,缺乏方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开放性的学习任务,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他们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还未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因此,教师不能长期采用单一形式的合作学习教学法,以避免学生失去对合作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时往往缺乏明确的方向,所设定的题目与学生最近发展区不相符,这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2.随意建组,缺乏分工

部分语文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教学法的科学认知,只停留在形式上,忽视了小组合理组建的重要性。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只是按照学生的座次简单地划分小组,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导致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开放性任务思考方向不一致,在互动讨论后,有的小组发言积极,想法居多,而有的小组发言不主动,缺乏参与探讨。同时,教师的任务设定一刀切,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缺乏对学生分工的考量,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缺乏对基础教育的普适性的践行。

3.自由度低,缺少引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时,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同时还需积极引导学生向教学目标靠拢。合作学习教学法应致力于保障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互动讨论中得到发展。但是在实践教学中,高水平的学生经常掌握着合作学习的话语权,使一般水平的学生只能沦为旁观者。对此,教师要重视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给予学生适当的自由,引导各层次学生主动学习。

二、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促进课堂互动交流

改写: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感知、理解、体验、参与、合作、表达等多种方式展现了师生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合作探究、协力攻关的情况下,学生不仅能够开阔思路、博采众长、取长补短,还能够拓宽知识视野,在积极展示自我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然而,我们需要注意到,小组合作学习倡导的“互动课堂”不仅可以实现形式上的互动,还可以实现精神上的互动。由于学生的阅历、理解和年龄、心理、兴趣爱好等因素不同,同学之间更容易被接受,交流时容易产生思想碰撞,激发创造力,促进思维的充分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小组讨论和对话,形成生动的互动过程。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笔者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文本解读活动。在活动开始时,笔者将学生分成四组,先读旁白,前两组关注周瑜的对白,后两组关注诸葛亮的对话。通过阅读角色的对白和动作描写,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接着,分组思考和探讨问题,笔者点拨学生阅读第一二节来探讨周瑜是否成功陷害诸葛亮的计划。最后,分组朗读人物角色,组长读旁白,阅读第一、二节,体会角色的内心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加强了课堂交流和互动,丰富了阅读方法,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2.注重合理分工协作,增强小组合作效能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重分工协作和探究的合理性。比如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负责搜集相关背景材料,一些学生负责归纳生僻知识,另一些学生负责整理文章的核心观点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疑惑,教师应引导学生记录下来,再统一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这种方式,小组成员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如下:“大家觉得这个题目新颖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置题目?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些问题可以由小组成员自行分配任务,让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去思考和探索。虽然在探索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通过群策群力的互动讨论,并且教师进行适时的启发和引导,可以使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3.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深化合作学习体验

为了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深化合作学习体验,新课改要求教师将学生主权归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发挥自主学习的行为。这种“生本”主体是无可替代的,必须由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学习过程。陶行知提倡“解放孩子的双眼和头脑,让他们去看去想;解放孩子们的双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去学习想学习的东西。”因此,教师应该放下“主宰”课堂的权利,转变自己的职能角色,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和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将教育的外在因素变成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从而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西门豹治邺》一文时,学生们读完课文后,提议尝试话剧表演形式。笔者立即同意,并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与自己关系要好的同学开展排演,暂停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随后,让不同组的学生上台表演,同时学生们又当观众和评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思考、演说、评价、再阅读,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小主人。这样的课堂体验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刘生海.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2(29):115-117.

[2]孙云霞.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1(26):127.

[3]蔡冬梅.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