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大班幼儿小组式建构游戏的实施策略——以清润文化体验课程“小城市建设游戏项目”为例
方红丽
柯桥区浙光幼儿园 312025
【摘要】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可以自主设计、自主拼搭,运用垒高、围合、拼搭等多种技能建构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但在实际建构游戏的开展中,无论从幼儿角度还是教师角度,都是存在着一定问题的,不利于幼儿学习与发展。本文根据大班幼儿在小城市建设游戏项目中进行小组式建构游戏的实际情况,通过案例描述与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如何有效开展大班幼儿小组式建构游戏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建构游戏 小组式 实施策略
基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在“清丽朗润 和谐发展”的办园理念引领下,我们积极践行“儿童立场、快乐体验、多元发展”的课程理念,其中“清韵”游戏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在清润文化体验课程理念下,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点、最近发展区等不同的需求,创设了丰富的小中大混龄游戏区,如:清润之家,在做一做、玩一玩中体会绍兴传统文化与传统美食;在“清韵”游戏中,小城市建设是其中一个游戏项目,其活动内容主要是幼儿间自主设计、相互合作建构,所用到的材料主要以卡普乐积木为主。这样不仅促进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提高了幼儿的建构技能,但是在游戏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幼儿建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幼儿角度出发
1.幼儿游戏无目的性、无计划性
刚开始建构的时候,孩子们并没有想到要事先设计图纸建构,他们完全是根据之前建构积木的经验,脑海中想到什么便搭什么,有些甚至一开始都不知道要建构什么,他们更愿意跟随在别人身后协助建构。
2.部分幼儿合作意识薄弱
在之前的游戏中,有幼儿因为是自己单独建构而导致最终并没能在活动时间内完成作品,他们会有失落感。有些有合作想法,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融入到与他人合作的氛围中。
3.幼儿建构经验匮乏
来这个小城市建设区游戏的孩子们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这个卡普乐积木,他们所知道的基本就是简单且单一的垒高和平铺方式,对于如何建构屋顶、如何用多种形式建构一个建筑物、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围合等并没有很丰富的经验。
4.幼儿图纸设计过于复杂
自从开始设计图纸以后,发现有孩子特别喜欢这一环节,甚至会出现争着抢着来设计。但是是不是所有设计出来的图纸都能搭出理想中的作品呢?孩子们在建构中就遇到了问题。由于幼儿过于注重绘画,且画的比较复杂,因此在搭建的时候感到很困惑,根本搭建不出来。
5.幼儿作品不能长久保持,无法跟进建构
随着建构游戏的开展,每一次建构完之后的作品都会面临推倒的结果,这让孩子们很苦恼。有的感叹自己好不容易搭成功的作品被推倒了,太可惜了。每次到整理的环节,孩子们总是恋恋不舍。
(二)从教师角度出发
1.教师忽视幼儿主体地位,主导游戏过多
在幼儿园课程改革趋势下,虽然教师逐渐开始关注幼儿的自主性和话语权,但是在实践推进和实施的时候,教师还是会以所谓的“引导”之名“主导”着幼儿的各项活动。
2.教师的评价单一,缺乏深度
在游戏评价环节,部分教师会逐一讲评各组活动的表面情况,容易忽视游戏中幼儿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太能抓住重点帮助幼儿梳理,拓宽幼儿思维,提升幼儿的建构水平。
二、大班幼儿小组式建构游戏的实施策略
(一)从随意建构到精心设计
1.从无到有
案例1:孩子们没有设计图纸就直接建构了,这一次游戏开始后,教师跟孩子们先进行了沟通。教师问:“你们知道建筑工人在搭房子之前,他们需要做什么?”C幼儿回答道:“他们会先将房子设计出来。”“那为什么要先设计出房子再搭呢?”“因为如果不设计的话,别人就不知道怎么搭了。”“是的有了设计图纸以后,建筑工人就可以按着图纸上画的内容进行建构了,我们需不需要也提前设计好图纸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要。”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有了设计图纸之后,建构目标一下子就明确了,游戏中他们也极其认真地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建构。之前那些无目的地跟随同伴,小组间游荡的行为也消失了,建构的持续行为便长了,设计图纸的投放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从复杂到简单
建构之后教师和幼儿进行了讨论。为什么照着图纸搭却还是搭不出来呢?有幼儿提出:“因为这个图纸画的太复杂了?”教师就拿出了两张图纸,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两张图纸有什么不同之处。一张画得简单,一张画得密密麻麻。有了对比之后孩子们意识到了,在设计图纸的时候不是画得要有多好看,多复杂,而是要把所要建构的内容的主要核心部分画出来就可以了,要让大家都看得懂,并且能够建构出来。
(二)从单独建构到多人合作
1.自主选择,分组合作
大班幼儿面临幼小衔接,更需要发展幼儿间的合作能力,为其入小学参与合作学习打好基础。开展小组合作是合作的一种有效途径。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不仅能加深幼儿对合作的理解,还能有效提升幼儿的合作能力。
2.确定主题,分工合作
在确定了主题之后,光分组还不够,还应该进行分工。两组幼儿相互协商,建构同一主题下的不同内容,最终达成共同目标。
案例2:这一次建构游戏开始后,孩子们在组内进行了分工,有的设计图,有的搭葵花沙地,有的搭旁边的小路,有的搭天鹅池的头部,也有的搭天鹅池的中间部分的等。孩子们相互协商,共同建构,大大提高了建构效率。
(三)熟悉内容,推动建构
当有孩子提出搭建自己的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们纷纷表示同意,因为他们对幼儿园更熟悉。他们想要建构葵花沙地和天鹅池,但是在设计图纸的时候,他们画不出这两个地方,于是他们通过观察图片和实地踏勘,了解了他们的构造、位置和环境等,画起来就容易多了。
(四)保留作品,持续跟进
经过跟孩子们的协商,我们将场地调整到了一个固定的场地,可以将孩子的作品持续保留下来,这让孩子们在建构的时候可以在之前建构的基础上不断增添新作品,并且拍照记录,解决了孩子们因时间短而完不成建构的问题。
(五)有效评价,促进发展
1.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
评价环节是教师引导幼儿提升游戏水平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综合采用反映式、问题式、欣赏式的评价方式。在游戏活动中,教师通过幼儿对活动情况的反映,用提问的方式跟幼儿相互交流以及用同伴间的作品相互欣赏等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2.评价应注重游戏中的问题解决
教师及时捕捉幼儿游戏中的镜头,引导幼儿针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反映,与幼儿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或改进措施,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引导幼儿能够不断完善,促进幼儿发展。
3.游戏故事的表征促幼儿相互评价
在游戏结束后,幼儿将本次游戏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方式或感兴趣的部分用绘画的方式表征出来,由幼儿进行自我讲解、相互欣赏,同伴间进行互相评价、探讨,从而提升游戏水平。
综上所述,建构游戏是幼儿极为喜欢的一项游戏活动。通过有效的方法策略,不仅加强了幼儿的建构技能,还培养了幼儿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幼儿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建构游戏中,对现实环境进行模仿建构的基础上,再发挥想象进行创造,用绘画的方式表征出自己的游戏故事,在一次次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幼儿的游戏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娟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46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