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二次备课经验,成就高效数学课堂
李晓琼
四川省仁寿县实验中学
摘要:随着新时代下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断革新,数学教育工作正在不断进步,二次备课逐渐成为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水平和凝练教学素养的方式。对于数学这一门需要坚实基础和发散思维的学科,二次备课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法宝。在理解二次备课的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如何精准备课,最大化地利用二次备课经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和钻研精神的培养,是当下二次备课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在理解二次备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基于二次备课的经验来建立高效数学课堂的教学心得。
关键词:二次备课经验;教学心得;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二次备课已经成为许多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常用教学方式。二次备课这个教学方法也因为其独特的方式和价值,备受教师群体的喜爱[1]。
“无备课不上课”,这是教师备课的准则之一。那什么是二次备课呢?可以通过两个层面来理解,其一,二次备课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之上,加之对课本、教辅资料、课标的再次研修[2],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和自己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的最适合自身的教案。其二,二次备课也可以是由教师个人来完成,通过“备学生”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时间的分配:将学生的预习情况反馈回来,大家通过预习就会的知识点略讲,大家掌握得参差不齐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讲,大家都不会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3]。这样,我们才能精准把握提高教学水平的方向。我们不应该把教学重点集中在一次次考后的试卷分析上,等到结果不尽人意之后,我们早已失去弥补的机会。
从二次备课的概念来看,其重点就在于教师借助集体教案或者利用自身经验来进行的二次备课应当更加注重个体性和特异性,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自己的构思与调整,从而将二次备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一、二次备课的特点和关键点
想要最大化利用二次备课,成就高效的教学课堂,就必须先了解其特点和关键点。
(一)二次备课的特点
二次备课建立在集体备课或自身预备课的基础之上,是集体教学经验的思维发散和个人预备课后的教学拓展。因为初中数学这个学科是学生由小学的基础数学向具有思维多变性的理论数学迈进的第一步,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不能用同一份教案对不同时期的教学概一而论。对于集体备课得出的教案,要及时消化吸收;对于经过预习备课后,发现的不同学生的问题要及时提出,以便高效二次备课[4]。
数学教师二次备课的特征之一就是有较强的特异性,对于不同的班级,要进行不同程度和精度的二次备课。集体备课得出的教案,可以称之为“蓝本”,对于“蓝本”我们持“拿来主义”是不可取的,它只能被当做底稿,要根据班级情况进行修改。因此在集体备课完成之后,要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二次修改,落实到“备学生”身上。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班级及时变更教学计划和内容,在二次备课上有所体现。
可行性是二次备课重要的特性之一,也是检验二次备课质量的标尺。对于集体备课的修改,是否适用于自身教学,是教学质量是否达标的重要检测标准。在进行预备课后,学生能否真正掌握知识点,运用在实际中,是二次备课是否可行的标尺。
二次备课是对教师合作备课的一些反思,反思学习目标是否得当,重难点的解决是否有效,教学手段是否合理,学生的表现与预设是否有出入等,在反思的基础上完善教案,创新教学手段,以更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学习研究来进行一些教学计划的推翻重做,亦或是一些授课步骤的删改。
(二)二次备课的关键点
深入的教学思考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必经步骤。每一节课应该如何去上,如何上得完整有效率,都应该在二次备课上体现出来[5]。比如学时与学时之间要有递进性,利用手头的工作将三维空间转变为二维空间等等。数学是一门极具思维跳跃的学科,我们不能把二次备课当做一个“花瓶”,不能只是为了看起来丰富充实,要真正具有实践意义。我们需要在二次备课中寻找灵感,寻找授课切入点,以便在课堂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次备课的最主要的就是要具有针对性,要体现自己对每堂课的见解,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要有预测课堂中会出现的重点难点的能力,并在二次备课过程中提出解决方法。
三、通过二次备课建立高效课堂
(一)了解班级学情,做好教学预案
了解班级学情是建立高效课堂的重要方法,也是二次备课需要的步骤之一。可通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来了解,也可通过与学生谈话来进行深度了解。通过了解班级学情,可以预测授课过程中的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作出应对方案。
(二)精读教学材料,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思路绝不限制在纸张上,其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探索性,需要教师精读教材、教辅和集体教案来发现。通过精读来明确教学重点,来检验教学情境的设定是否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相连接,来熟悉自己授课过程中的过渡语言是否连贯。
(三)落脚班级差异,制定不同教案
集体备课是一个概括性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班级,要根据其不同学习能力,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6]。如果班级学生整体思维能力较好,就适当删除集体教案中较为简单重复的步骤,增加一些有难度和思维较为发散的步骤;反之则需要适当放缓教学速度,并适当重复教学步骤,保证教学质量。
二次备课不是对集体备课思路的照搬,是结合自身教学情况的取其精华,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紧跟时代,精修精改,不断完善,不断进步。我相信,通过有深度的二次备课,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使教学课堂既充满学术氛围,也散发着个性的魅力,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