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
李静义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城关镇陶村小学
摘要:班级管理是中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不仅影响班风和校风,而且影响着每个学生未来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也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发展。鉴于此,本文对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工作的创新及实践作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新课改要求班主任应该秉承“素质教育”的管理理念实施班级管理。“素质教育”的管理理念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在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把班级管理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方位的发展。此种教育理念无疑是导致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目标具有片面性的重要因素。这样的管理理念与新课改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是相背离的,不利于小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以人为本”强调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重视人的自身价值。班主任不能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把学生作为被管理者,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长久下去,导致班级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出现班级管理主体单一、班级管理方式不合理等问题,还会导致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目标时偏重统一要求,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策略
(一)班级管理的措施多样化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首先应该抓思想。小学生只有从思想上认可班级管理理念,态度才会端正,精神面貌才会提升,班级管理的目标也就容易实现了。主题班会的作用不可小觑,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主题班会上生动形象的例子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反思。其次,班主任教师应该抓纪律,良好的纪律是良好班风的重要保证。班主任同班级学生一起共同制定包括卫生、就餐、课堂纪律、作业等一系列班级生活的纪律,并且要认真地执行,同时班主任可以用名言警句来时刻督促和鼓励学生。最后,班主任也要抓学习,班主任抓的学习使整个班级的各科成绩,而不应该只注重自己所教学科的成绩。班主任应时刻鼓励学生良性竞争。另外,小学班主任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倘若仅仅采用一成不变的传统管理方式,学生往往会产生疲倦,进而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对此,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如目标管理、对比管理、情感管理等多种管理方式,因材施教,则班级管理的效果将会大大提升。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自主能动性,确立学生班级管理主体地位
学生是班级自主管理的主要参与者,所以班主任要监督和维护学生参加班级文化自主管理的权利,并指导学生建立相应规章制度,确保他们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等。而学生在参加学校自主管理制度的制定时,班主任可以以小组为单元对他们的建议加以梳理和筛选,最后再由他们加以投票。而学生在参加学校活动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分组协商的形式,由小组长对各成员加以分组,他们可以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商议做出更加适合大家意愿的学校活动策略。总之,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自主能动性,确立学生班级管理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做到学校对班集体的主动管理。
此外,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但要创造适当时间,为中小学生布置好班级事务,同时也要教学生怎样进行班级自主管理工作,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控制能力。而教师也可以根据策划、组织、执行、督导的过程,来一步一步教会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班级自主管理。在班集体的主动管理工作中,适当地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参加管理工作,是培养学生进行班集体主动管理工作的重要关键。只要每个学生们把班里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把班集体看成是自已的班集体,将班级管理任务作为自身的管理目标,积极进行更广泛得活动,则每个学生们对班集体价值与目标认识得越深刻,对班集体主动管理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每个学生们在班集体自主管理活动中的积极度也就越高。
(三)加强班级教育管理,实现“家校”合力促管
当前班主任可以利用家校平台、QQ群、微信、电话、邮箱、短信等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尽管目标家校沟通方式多样,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小学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仍不到位。对此,笔者建议首先,班主任沟通的对象应面向所有家长,而不是只针对后进生家长,只有与每一个家长坚持了适时的沟通,才算是有效的家校沟通;其次,家校沟通方式灵活多变,可采取QQ、电话、微信、家访、家长会等方式。每个学生家长每期的沟通次数应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安排,一般以一个学生一学期期初、期中、期末为宜,有的特殊的孩子可酌情增加与其家长的沟通次数;最后,沟通内容应该具体有计划有目的,能够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新学期开始时,班主任就要做好对每一个学生的家访或者家校沟通计划,并发布在班级网络平台上,要让学生们感到家访是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采取欢迎的态度接受家访,渴望被班主任家访。每一次家访的时间、地点、主题、内容、收获都应有详细的记录,并归档妥善管理。在家访前,班主任有必要对班上学生的学情以及个性特点做一个深入分析,并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与家长进行倾心交谈,帮助每一位家长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孩子,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做好家庭教育,以实现有效的沟通,促进“家校”合力促管。
(四)开展综合性班级管理评价
班级管理评价体系是为了教育教学服务的,科学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对于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有指导和激励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班级管理现状,提高班级管理效果。在对班级管理进行评价时,不能只评价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评价内容单一,并且评价标准不科学。科学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要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要从多个方面对班级管理进行评价,比如:班级活动、班级制度、班级文化等,这样才能全面的反映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能有有效改善新任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进而改善班级目标具有片面性的情况。学校在对班级管理进行评价时,要进行综合性评价,这样才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有利于培养优秀的班集体,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
总之,班级的建立是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高效的班级管理可以帮助教师维持班级教学秩序,帮助老师组织、安排、协调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以此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小学班主任作为重要的教师群体,必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应与时俱进,更新滞后的班级管理理念,优化与创新教育管理方法,不断地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冯琴鸿.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分析[J]. 学生电脑, 2021(3):0090-0090.
[2]燕美玲. 试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和突破[J]. 学周刊, 202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