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实践探索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减负和提高效果的双重挑战。如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成为了广大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通过实践探索,总结一些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DOI
作者刘一臻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0期
出版日期2023-10-10(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实践探索

作者姓名:刘一臻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古香小学

邮政编码:471000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减负和提高效果的双重挑战。如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成为了广大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通过实践探索,总结一些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减负增效

一、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精简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避免过多的重复和冗余。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教学生活化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个性化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小学生对于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事物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语言描述与图片、音乐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特定情境中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升华情感。以《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红楼梦》电视剧的音乐,利用多媒体设备打造贾府的情境,帮助学生体验林黛玉初入贾府时的景象和感受。通过音乐和画面的教学形式,可以营造出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迅速融入其中。教师通过视听体验创设《红楼梦》的情境,一方面,贾府的奢华、林黛玉和宝玉的形象以及曹雪芹文字的感染力是难以通过课堂情境进行创设的,另一方面,《红楼梦》小说的语言文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脱节。因此,教师通过适应体验创设情境,借助视听的画面,将学生难以联想的情境通过画面展现出来,在宝黛初见时,播放电视剧的插曲,配合小说的文字和情节,让学生产生如同穿越时空般的情绪体验。通过音乐和画面的视听结合,带领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教师应将学生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价值。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他们必须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学习过程。陶行知教育家提倡解放孩子的眼睛和头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和思考;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自己去实践;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学习他们想学的东西。因此,教师应该放下对课堂的主导权,转变自己的角色,并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引导和启发他们,激发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望,将教育的外部因素变成学生内在的动力,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景阳冈》这一课中,学生们读完课文后,他们提议尝试以话剧形式表演,我立即表示支持,暂停了预先设计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自由组合,在小组内分配文中的角色,如武松、店家、大虫(虎)和旁白等,并与他们关系良好的同学一起排练。然后,不同的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学生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和评委。通过小组合作,他们进行阅读、思考、演说、评价和再阅读,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他们渴望主动参与学习。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是通过动手制作、社会调查、课外实践等形式来进行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也是整个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领域,认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课。

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与单元主题相关。例如,在完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民间故事”的主题单元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整本书《中国优秀民间故事》,然后进行“缩写故事”和“讲述民间故事”的课内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深入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间故事,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民间故事中如何刻画人物形象。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故事的表演,深化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理解。通过超越课堂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生活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对美的鉴赏力。

四、创新作业体系

1.注重育人价值,推动素养发展

2021年,国家实施了“双减”政策,要求减少作业的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然而,作业仍然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确保学生在校内学好学足,学校教育必须发挥主要作用,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作业教学与课堂教学、课后教学相互衔接。

例如,在学习课文《白鹭》时,可以将课后的“朗读课文”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设计三个阅读环节,包括自由读、默读和再读,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理解白鹭的美。然后,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从而理解文本的内容和内涵,并掌握创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以“诗的特点”和“白鹭的特点”为探究课题,将课后习题拆解设计,引导学生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将课外作业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为课后作业留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完成其他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整体建构,发挥单元学习价值

 “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对作业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单元整体视角进行作业设计是实现高质量作业的一种途径。教师需要站在单元的角度,全面了解教材的结构和脉络,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质量高、能够实现最佳教学目标的作业。

例如,以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目的地阅读”为例,教材在这个单元中为学生设计了多样化的阅读作业,为他们提供了有益的支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单元中,《竹节人》是一篇叙事类散文;《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在教材的编排上,这些文章都以不同的视角设计了问题情境,即阅读学习任务。例如,《竹节人》这篇课文,在课前的阅读任务中,既要求学生写一份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如何玩这个玩具,这是一种实用型的阅读作业,同时也需要学生仔细体会竹节人给别人带来的乐趣,这是一种体验型的阅读作业。对于《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广阔的宇宙中,人类是唯一的生命形式,还是存在其他物种?”这个阅读作业充满了科学理性的探索。再比如,《故宫博物院》这组非连续性群文文本,更贴近现代的阅读现实,学生往往需要从多篇课文中获取完整的信息,而阅读素材的来源途径也非常广泛。

参考文献:

[1]彭兴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实施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3(14):71-73.

[2]张振基.“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J].华夏教师,2023(11):28-30.

[3]王敬先.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减负增效[J]. 今天, 2023, (8):24-25.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