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方法研究
王良梅
仁寿县青岗乡初级中学校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初中生必要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初中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其知识内容存在较强的理解难度,加以当下时段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自身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为初中生带来的学习体验也较为枯燥,进而影响了初中生的知识学习积极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改革、发展学生独立学习等方式进行授课,降低数学知识学习难度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激情,进而促进初中生的学习能力的快速提升。
关键词:
初中是初中生学习成长的起步时期,在此时初中生不仅身体素质成长开始加速,头脑智力发育程度也在快速提高。数学作为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科目的知识内容对初中生的思维意识的培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由于我国长期实施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师在教学时过分看重初中生学习成绩,以至于初中生的综合素养成长进度较慢。对此,教师不仅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还应及时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为初中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的同时,促进初中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快速成长。
一、借助问题式引导,强化学生思考能力
灵活借助问题式引导的模式,可以强化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当中进行自主、积极的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大多数教师由于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限制,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自己单纯的讲解与分析,造成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所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采用问题式引导的模式,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展开思考,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使学生更加积极自主的进行探讨,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
例如,在进行“正数和负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使学生形成在课堂中积极思考的能力与意识,首先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提出了:说一说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增长负一是什么意思呢?增长负6.4%又是什么意思呢?等等问题,这样的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中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思考。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回答,在学生们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出其问题,并且对学生们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如此一来,学生们在这种学习活动当中才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并且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借助问题引导的方式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实现思维能力培养
思维始于实践,倘若切断思维与实践之间的联系,那么思维是很难得到发展的。初中作为教育的起始阶段,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地挖掘和开发,使学生在有机综合的教学情境中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转换为学习动力,实现良性循环。
例如,在进行“几何图形”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从网上寻找一些集合图形的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并进行思考。如圆柱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区别?再如,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金字塔和帐篷都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通过对比,思考或寻求同桌帮助,得到正确答案。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更进一步。在合适的时机运用信息技术来选择合理的方式方法和载体,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体现。学生根据教师所选用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有更加高涨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还落实了思维与实践并重的能力培养目标。
三、注意教学方法改革,引起自主学习兴趣
毫无疑问,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许多初中老师都清楚这一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型,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因此,需要设计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初中和高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学习数学当中,学习技能是关键。只有不断的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优化才能足以引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学生协作学习,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在教授初中数学时,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仅考虑问题。这种学习方式迫使学生在对某个特定问题进行解答时会感到沮丧,也迫使他们逐渐放弃问题,严重影响初中生学习的兴趣和态度。最后,初中生不愿主动学习和交流,缺乏合作感。小组学习可以为所有学生提供参与讨论的机会,凝聚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利用学生的协作学习机会。
总之,在初中所有课程中,数学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初中数学密切联系实际,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为了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质量,教师要适时地进行介入和引导,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并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形成科学,完善和有效的教学方式,并帮助教师成功完成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