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小学生沉迷于游戏一直是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难题,它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以及劣根性。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在游戏中迷失了自己的学习方向,还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长久以来,学校与家长都在积极寻找解决对策,但教育的效果仍不明显。因此,本文就小学生沉迷游戏的危害以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出加强心理教学、构建家校共育、改进教学方式等有利于解决小学生沉迷游戏问题的策略并展开论述。
DOI
作者黎菊花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1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2023-11-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黎菊花

     怀集县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生沉迷于游戏一直是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难题,它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以及劣根性。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在游戏中迷失了自己的学习方向,还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长久以来,学校与家长都在积极寻找解决对策,但教育的效果仍不明显。因此,本文就小学生沉迷游戏的危害以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出加强心理教学、构建家校共育、改进教学方式等有利于解决小学生沉迷游戏问题的策略并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沉迷手机;问题;策略

由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式各类的通讯工具正在不断涌现,手机作为人们常见的通讯工具,在小学生眼中变成了玩游戏的最佳法宝。更严峻的现象是小学生还要逃学去网吧玩游戏。近年来,小学生沉迷游戏的情况越加严重,各大校纷纷开展各种有益措施旨在防止小学生沉迷游戏,但收效甚微。小学生在日复一日的游戏玩耍中,消磨了自身的学习意志,损害了自身强壮的身体。而小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关乎学校与家长的共同责任,因此,两大主体要积极承担起相应的教育教学责任,将小学生从游戏的泥沼中解救出来。

  • 小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的危害
  1. 损害学生健康

小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最主要的危害便是损害学生身体健康。小学生正处于成长与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需要丰富的营养以及足够的休息时间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育,而许多小学生沉迷游戏后,不仅不想睡觉,更没有按时吃饭,这就严重导致了许多学生在游戏中日渐消瘦,身体日渐萎靡的情况。身体是学习的前提与基础,对于小学生而言,没有强壮的身体是无法高效开展学习的。不仅如此,近年来,我国国民素质整体水平不断下降,人们的生理水平本身就不高,加上小学生沉迷于游戏,导致身体素质急剧下降,造成了我国整体健康素质得不到提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形成心理疾病

如果说身体健康的损害是沉迷游戏的主要表现,那心理疾病便是小学生沉迷游戏造成的隐疾。心理疾病具有潜伏性且长期性,一旦发生就要花费更长的时间予以干预与治疗。针对小学生而言,其沉迷游戏的原因已经有一部分源于心理疾病,在日复一日的游戏玩耍中,这类心理疾病会加剧繁衍,大多数的小学生沉迷游戏后便开始沉默寡言、不善与人交流,形成自闭、沉闷、抑郁的心理疾病。心理疾病的出现会导致小学生心理与思想的双向歪曲,不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甚至许多小学生会由此而走向人生歧途,因此,改善小学生沉迷游戏的问题急需抓紧。

  • 小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的原因
  1. 缺乏关爱与监管

此所谓“莲发藕生,必定有根”,小学生日渐沉迷手机游戏必定是其中缘由的。然而,通过冷静分析不难发现“缺乏关爱与监管”是小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家长在外打拼,便形成了众多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最缺乏关注与关爱的,在长时间的缺爱心里中,小学生便养成了将自身投入到手机游戏中寻找心理诉求的情况。但同样这一种现象,在城镇小学也普遍出现,现在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家长忙于工作缺乏对学生心理诉求的关照。除此之外,学校老师也只发挥了“教书育人”中的“教书”作用,对学生的心理情况以及生活情况缺乏关心与关爱。由于这两种特殊情况的交加导致小学生内心感到缺爱、虚无的严重情况,因此,许多小学生便通过游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在长时间的玩耍中便形成了游戏瘾。

  1. 学习压力过大

无独有偶,学生压力过大也是小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的重要原因。随着现目前我国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只学习语、数、英三大主科的教学现象,在课程中加入了科学、艺术、音乐、体育、美术等综合科目的学习。在大部分人眼中,小学阶段是没有学习压力的,但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困扰,由于心智和学习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对于现阶段存在学习问题,仍然感到十分困惑。加上家长与学校对个别学生严厉要求,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中无法释放,便在手机游戏中找寻自己的压力缺口,致使小学生走上了沉迷游戏的迷途。

  • 解决小学生沉迷手机问题的策略
  1. 加强心理教学,关照学生情感

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教学,关照学生思想情感化,解决小学生沉迷游戏的重要前提。不管是哪一阶段的学生都有自身的情感需求,学校与教师要根据学生存在的情感需要,进行心理疏导与及时的关照。例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教育,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学校中的日常行为活动以及表现来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在教育上,教师可以采用个别教育以及集体教育的形式,通过给学生播放心理健教育动画片的有效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心理。对于许多家庭有缺陷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予以关爱。简而言之,教师不仅仅是要教授课本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心理诉求,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爱、被尊重的个体心理需要。

  1. 构建家校共育,实现协同管理

学校与家长都是学生的主要负责人,都肩负着教育学生、关爱学生的重要责任。单方面的依靠某一主体必然不能形成有效的协同管理机制,导致学生在家或在学校均得不到全面化的健康教育与行为管理。因此,要构建家校共育的良好管理机制,一方面,学校要通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性以及启发性,帮助学生忘记对游戏的痴迷。同时,学校也要建设良好的教学管理机制,设置严厉而科学的管理方法,让学生心中有畏惧感,便能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行为约束。针对家长而言,一方面,家长要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意识。同时,家长要及时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对学生的手机游戏玩耍情况进行及时的沟通,这样才有利于使教师与家长之间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全面充分的把握,才能找出针对性、有效性的教育管理方法。

  1. 改进教学方式,缓解学习压力

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直观感受。小学阶段学生具有天性的娱乐性以及不受约束性,对于教师课堂中出现的严厉禁止、苛刻要求、不民主等教育学现象,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抵抗以及厌学情况,在无形之中为学生加大了学习的压力。由此以来,学生便只能寻找游戏释放自身的学习困扰。因此,教师要及时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让学生在玩耍中开展学习,在学习中兼顾玩耍。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学生喜爱的各种教育片以及设置巧妙的课堂游戏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减少学生心里的空虚。这样有助于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减少自身存在的学习困扰与烦恼,让学生慢慢脱离手机游戏的魔爪。

综上所述,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担,必须培养起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综合能力。因此,学校与家长就必须严把学生沉迷游戏的关卡,帮助学生远离游戏的困扰,培养学生树立健康心理,塑造健康的身体素质,以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开展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关键点是,这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努力做到高效融合、协同发力,帮助学生在良好的监管环境中改善不良习惯,凭借自身的力量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凌璨.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少年手机游戏沉迷因素分析[J].才智,2021(29):103-105.

[2]单瑞. 破解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困局[N]. 华兴时报,2021-03-16(00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