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方法新探
徐长青
仁寿县满井镇兆嘉九年制学校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天才就是强烈的学习兴趣和顽固的入迷”。由此可见,兴趣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小学数学是学困生产生较多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数学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如何让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在相对单调的数学学习中保持兴趣长盛不衰呢?对此,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教坛同仁进行了不倦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落实起来仍然差强人意。几年来,笔者也对此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现将这些一家之言写出来,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化师生感情为兴趣
学生往往亲其师而信其道,对于三观尚未定型的小学生尤其如此,小学生如果亲近老师,那么老师的喜怒哀乐他们都会关注,甚至老师做题的姿势他们也会模仿,因此,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化师生感情为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上课语言尽可能生动活泼,态度尽可能和蔼亲切,提问题时尽量让人人有发言机会。课堂下尽可能多地与学生交流,可以交流作业中的得与失,可以夸耀学生数学思维中的闪光点,可以点赞学生做人中的点滴进步。总之,建立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化好奇心为兴趣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如果能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往往能化好奇心为兴趣,构建高效的课堂。如我在教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一节时,用多媒体展现了如下场景:“明天学校要组织春游研学活动了,小明、小华、小张等五人分在一组,小明拿出30元去买苹果,苹果6元一斤,可以买多少斤?小华准备去买10根火腿肠,火腿肠1.5元一根,共需要多少钱?小张用30元去买了1.5公斤肉,肉多少钱一公斤?请大家用除法知识去解决他们身边的数学问题。”这样从好奇心入手,化好奇心为兴趣,学生很快完成了总价、单价、数量关系三个公式的学习。
三、以调整教法保持兴趣
虽然我们每节课都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案、学案,但在实际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情绪,根据学生反应对教法作出适当调整,这正是“数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孩子们如果聚精会神,说明他们听讲专心,如果东张西望,心神不宁,说明他们思想开了小差。如果大部分学生都心不在焉,那教师就要及时在教法上找原因,是太难了,学生听不懂?还是教法太单调了需要改进?还是内容浅近,学生大多懂了,教师还在喋喋不休?找到原因后及时调整,学生方能保持盎然的兴趣。如我在教学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第二个例题时,发现多数学生东张西望,有个别学生开始做小动作。于是,我调整教法,改例题讲解为请两个中等水平的学生到黑板上练习,其他学生用练习本演算。演算结果正确后,我临时出了四个练习题,进行小组对抗赛。由于准确把握了学生学情,并及时调整了教法,学生整节课兴趣浓厚,效率较高。
四、以丰富作业方式激趣
“双减”工作开展后,小学生作业的量有了严格的限制。如小学低年级不能留课外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业时间也有了明确的限制。水到渠成的,学生作业方式也应更为丰富,以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家庭作业的效率。下面是笔者曾尝试的几种作业方式。
1、从“作业超市”中选择弹性作业。每节数学知识上完后,我会为学生设立一个作业超市,作业超市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为ABC三个柜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弹性地从三个柜台中选择作业,但每天作业时间不超过20分钟。这种弹性作业,既保证了优生吃得饱,又保证了学困生能消化基础知识。
2、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强调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强调实践出真知,活动长才智。比如,学习千米、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后,要求学生回家测出家人的身高,分别以米和厘米为单位,要求学生测出散步1千米所运用的时间,以毫米为单位。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在活动中掌握单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定会牢记于心。
3、调研型作业。这种作业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研究的眼光分析调研资料,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调研型作业往往需要多名学生合作进行。如在乡村振兴中,基本农田改造在普遍开展,我要求学生回家向家长或小组长搜集本小组的人数,基本农田改造亩数,平均亩产量等数据,然后以此编制应用题。这既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注。
五、以展示成果激趣
为了让学生养成严谨的习惯,为了让学生不重复已犯过的错误,数学教师往往让学生建立错题集和典型题集锦,建立错题集的方法是:用一个精美的笔记本,把每页分为左右两边,左边抄出错误的做法,右边抄出正确的做法并简单分析错误原因。典型题集锦搜集一些典型例题,并写出题目的分类、解法和心得。错题集和典型题集的搜集关键在持之以恒,并成为习惯。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每半学期会检查学生的这两种题集,并在上面写上热情洋溢的激励语,把优秀题集向全班同学展示。这种以激励为主的评价机制,效果事半功倍,同学们会把自己的题集打扮得很漂亮,有的还在眉批、尾批位置画上小花小草作为点缀。
展示学生自制学具或复习成果,也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我在数学教学中较注意运用教具,展示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学校科创兴趣小组的设立,又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能力,我班学生自制学具和复习用具的情况较为普遍。如班上一个学生将一个包装盒四周贴上不同色彩的彩纸,又在对应位置写出了长方体的长、宽、高,写出了长方体的面积公式、体积公式。这样的学习用具,能收到形象生动、令人过目不忘的效果。在单元复习和期末复习时,进行学生自制学具展示,可以克服复习课的单调乏味,并收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总之,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一个古老而恒新的话题,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规律,探究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像优秀的导游一样,引导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在数学知识迷宫中探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