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实践活动背景下的小学德育教学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德育素质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难点和问题,如缺乏针对性、活动内容与学生兴趣不符、评价标准不同等。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本文将从策划、实施、评价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和指导。
DOI
作者林安妮
出处《时代教育》2023年11月第21期
出版日期2023-10-10(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基于社会实践活动背景下的小学德育教学研究

林安妮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聚书小学

摘要: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德育素质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难点和问题,如缺乏针对性、活动内容与学生兴趣不符、评价标准不同等。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本文将从策划、实施、评价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策略

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从多个方面入手,探讨了社会实践活动下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一定的支持与帮助。

、合理评价

合理评价需要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在德育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评价应该以活动目标和学生需求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采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能力、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设定具体、明确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因为评价指标和标准对于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能够直接反映出活的实际效果。如果评价指标和标准设定不当,将会导致评价的倾向性和不公正性,影响小学生在德育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和发展潜力。因此,设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标准是有效开展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前提,也是评价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例如以小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例,设定具体、明确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知识水平,包括对于环保、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如对不同树种的认识和栽植方法等。其次是技能,包括对于实际栽植过程的操作能力和协作能力,例如是否能独立完成栽植过程或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然后是价值观念,包括对于环保、公益等方面的态度和理解,例如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是否感受到了义务植树活动的意义。在评价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例如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口头或书面询问、小组讨论等方式,综合考虑上述指标和标准,从而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德育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此外,在评价过程中,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高自身素质。

二、贴近实际

贴近实际是指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活动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活动的意义,并且更容易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在精心设计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当地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尽可能地利用身边的资源,以便让活动更加贴近现实。例如在学生们对社区环境保护问题关注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组织他们到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治理乱倒垃圾等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并且了解自己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这种活动还可以带给学生实际的体验感和满足感,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和热情。另外,在像中秋节这种特别的节日或者重要的纪念日,可以组织学生们参加社区的庆祝活动,这样既能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又能让他们亲身参与庆祝活动,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融洽氛围。最后还可以通过调查研究、采访社区居民等形式,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社区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等等,并且尝试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增强意识

在德育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意识是指通过开展针对性教育和培训,帮助学生增强对于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解和意识,从而促进其积极参与和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需要采取措施来加强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推进,其中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教育和社会氛围,加大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等方面来促进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这些措施可以协调推进,共同构筑起一个完整的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和指导体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比如在增强意识的原则下,可以组织小学生参加一次十分钟争做文明人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个简短而有力的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从而提高他们的德育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和标准,并针对当地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进行相应的讲解和引导。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实时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并及时给予鼓励或纠正,帮助学生逐渐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除此之外,可以设置奖励机制,例如每周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并在班级或校内进行表彰,以此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文明礼仪的学习和实践中来。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注重策划、贴近实际、合理评价和增强意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小学教师更好地开展德育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德育素质发展,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素养,使其成为有用之才、有道德的人。我们相信,只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创新,有效地开展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胡成霞,加晓昕. 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德育意蕴及其实践路径[J]. 教育评论,2023,(03):110-114.

[2]刘彤.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落实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23,43(01):104-108+145.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