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
姚文伯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聚书小学
摘要:新课标提出了新要求,倡导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互联网资源融入小学德育之中,对传统德育方式、手段进行了更新,令其更具“综合性”“交互性”。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优良品德发展为核心,推动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促进德育实效提升是现阶段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在小学德育中,充分发挥互联网资源的功效,充实德育内容、开辟德育新空间,让德育呈现出璀璨光芒。那么,在实际的小学德育工作中,从哪些方面入手,有效应用互联网资源,为德育工作增光添彩呢?具体如下。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互联网资源;立德树人;小学德育;创新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资源也愈加丰富、多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培育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广大教师积极发挥互联网技术、资源的功效,对德育方式和手段进行优化和创新,力求打造优良德育环境,助推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的形成,引领其树立正确三观,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此,本文就将小学德育作为载体,重点分析基于互联网资源的德育路径,希望为相关学者带来参考。
一、拓展教育结构,打破时空束缚
基于互联网资源的小学德育工作,教师发挥互联网技术的特性,拓展、延伸传统教育结构,令其打破时空的束缚,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得到更加真实、直观的体验。具体来说,教师在互联网资源的辅助下,积极建立数字化平台,有效应用数字化设备、媒介,促进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逐步内化,将其转变为自己的德育价值观念。以“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多媒体设备利用起来,展示课前制作好的课件,以此辅助德育工作。除此以外,教师还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有机融合,以慕课资源的形式进行呈现,并将其上传至慕课平台上。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后利用移动数字平台,查找相关的资料、素材,及时复习课堂所学的内容,加深对课堂所学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对民族团结形成深刻认知。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时期背景下,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发移动数字平台资源,带领学生观察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相关的动画、宣传片等,最大限度地发挥移动数字平台的功效,为学生拓宽学习平台,加深对德育知识的理解,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对其德育价值行为的养成提供助力。另外,德育管理考核与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善于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展开在线评测、在线调查、在线教育等,这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弥补传统线下评价的不足,且线上评价还有更加丰富的形式,包括匿名与非匿名,这能够更好地彰显德育管理的真实水平。
二、加强家校合作,践行家校共育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人群的交流、互动。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方面,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频繁。所以,基于互联网资源的小学德育工作,教师可以发挥已有资源的功效,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将家校共育落实到位。在家长与教师的合力下,引导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都能够受到德育思想的感染,从小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以“网络新世界”这一课为例,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推送班级各项活动、德育思想践行情况。这样,家长即便不来学校,也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动向等。另外,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园内部网站,每个学生都可以登录网站,了解学校、教学活动安排、课时等。当然,家长也可以用孩子的学号、密码等进入网站,对学校教学事宜有更加全面地了解,更好地配合学校、教师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家长群与家长交流,分析学生在德育方面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指正;部分家长缺乏德育方面的经验,教师也可以将一些先进资讯、经验分享到家长群,提高家长的育人水平,推动德育工作稳步开展。
三、优化教学设计,有机统一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师为导,生为主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换句话来说,就是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邀请学生参与到课程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上述工作。只有优化、完善教学设计,才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发挥互联网资源的作用,达到“强化整合”的效果,即在发挥教师引路人作用的同时,彰显学生的主人公地位,促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机统一,为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以“这些事我来做”这一课为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紧扣“掌握日常家务劳动的技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解家务的意义,主动承担家务;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习惯”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做一些家务动作,让学生猜测这些是哪些家务,并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家务,会不会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等。教师基于学情展开教学,紧扣学生学习特点设定教学形式,演示一些家务动作,迅速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发学生交流、讨论,唤醒学生生活经验,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准备。接着,通过情景化的教学活动,让感受家长的辛劳,懂得生活不易,增强劳动积极性,具备一些基本的家务技能。最后,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课前准备好的绘本——《朱家故事》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如下问题:1.绘本的封面为什么妈妈要背着三个人?2.假设你是绘本中的妈妈,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如何做?在问题解答中,学生懂得为家长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掌握简单的家务技巧,在劳动中获得欢乐,强化责任意识。总的来说,只有不断健全、完善教学设计,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才能够达到更加满意的德育效果。
总而言之,新时期的小学德育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深刻认识到互联网资源的优势、价值,将网络技术、媒体设备等与德育工作进行高度整合,创新、优化德育工作,令其呈现勃勃生机。具体来说,日常工作中,可以从优化教学设计,有机统一教学;加强家校合作,践行家校共育;拓展教育结构,打破时空束缚三个角度入手,发挥互联网资源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成效,为学生思想品质、道德素养良好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鹏.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措施研究[J]. 中国标准化,2023,(14):212-214.
[2]梁万娟.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实效策略探究[J]. 华夏教师,2023,(13):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