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高中数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环节,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无疑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资源、高效的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为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是当前教育领域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共同推进高中数学教学的现代化进程。
DOI
出处《中国教师》2024年第1期
出版日期2024-03-05(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黄明 王宁霞

四川省简阳中学,6414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高中数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环节,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无疑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资源、高效的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为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是当前教育领域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共同推进高中数学教学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信息技术;运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积极性

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长期以来,受凯洛夫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的教育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情感的体验。这导致学校教育变得单调、封闭,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于情感表达和创造力的培养。在当今的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转变这种观念,重视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概率与统计”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创造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篮球比赛的视频,然后提问:“在篮球比赛中,罚球命中的概率是80%。那么一名球员连续罚球10次,他命中的次数是多少?”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展示三角函数的图像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二、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除了教材,学生可以通过中央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学校课程资源等途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网络则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工具。很多研讨性的学习课题需要学生自行查找资料,而网络则是最快捷的途径。

例如,在学完“圆锥曲线”这一章节后,针对研讨课题“圆锥曲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关于圆锥曲线的应用案例。学生可以查找圆锥曲线在光学、工程、天文学等领域的应用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圆锥曲线的应用价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微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这些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学习“概率与统计”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关于概率模型的多媒体课件,通过生动的图像和动画展示概率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在学习“三角函数”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关于三角函数图像的微视频,通过动态展示图像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性质。

在运用信息技术时,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整合。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信息技术来呈现,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避免过度依赖信息技术而忽略传统教学方法的价值。只有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作为对现实世界数量和空间形态的反映,其概念、定理和思维方式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思维方式进行生动化、生活化的呈现,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展示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通过观察图像的变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函数的周期性、单调性等性质。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音乐中的节拍、乐器振动等,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函数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这些音乐振动与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观察乐器的振动波形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例如,在“概率与统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随机事件的概率和统计规律。比如通过模拟抛硬币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概率接近于0.5,从而更好地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思维可视化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形成高效观念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过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

例如,在“函数图像的变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函数图像的平移、对称、伸缩等变换进行动态展示。通过观察图像的变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函数图像的变换规律,并学会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思维可视化成为可能,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本文从调动学生积极性、丰富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和实现思维可视化等方面探讨了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兰平.信息技术下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2,(28):39-41.

[2]江居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多元化运用方法[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4,(01):125-127.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