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数学教育中,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将项目式学习与数学教学有效结合,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设计和实践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学学习和能力培养。
DOI
作者陈彦奇
出处《中国教师》2023年第20期
出版日期2023-10-10(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

陈彦奇

河北省容城县容城镇第一中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数学教育中,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将项目式学习与数学教学有效结合,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设计和实践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学学习和能力培养。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对学习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以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高水平思维和多元能力。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典型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度一致,可以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而,在传统的课堂环境下,项目式学习未能与核心课程有效整合,探究活动的时空受到限制,资源内容也不够丰富,这些因素制约了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近年来,web2.0工具和在线学习平台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智能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为信息化手段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条件。在技术的推动下,信息化环境的丰富性和开放性可以弥补传统项目式学习的不足,同时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设计和实践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以期为未来项目式学习的实践应用提供指导和建议。

二、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

(一)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设计原则

1. 学生主体性原则

根据学生主体性原则,教育活动应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实现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应以辅导者的角色出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度、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热情。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发现、探究学习新知识,发展勤奋习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拓展学习思路,最终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2. 以问题为导向

这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特点之一。我们通过设置真实、有意义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习者主动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与实际生活相关,也可以是数学内部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者可以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强调合作学习

在信息化环境下,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多媒体资源等实现学习者之间的在线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方式,鼓励学习者之间相互支持、合作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技能。

4. 注重过程性评价

与传统的以考试为单一评价方式不同,项目式学习更注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实际表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反思等方式,及时给予学习者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同时,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也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不断进步和发展。

(二)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

1.项目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如PPT、图片和视频等,创造一个真实可信且具有实践性的项目环境。例如,通过动画演示由多个三角形拼接而成多边形,并介绍项目的主要任务: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并运用这个公式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们更加投入项目中,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2. 探索新知

学生们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方式,从不同角度思考多边形的内角和相关的问题,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有什么关系?”、“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能否用字母表示?”等等。学生们积极思考,通过小组讨论、网络协作、课堂交流等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3.问题解决

在本次项目中,学生们需要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例如:一座桥梁的形状为多边形,已知该多边形的边数为n,请学生们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计算桥梁的总内角和。学生们需要先根据实际问题提取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进行计算。

4.制定计划与组织分工

学生们按照教师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计划,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和时间安排。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分享,不断完善自己的计划和分工,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5.协作交流与合作探究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需要按照小组内制定的项目计划,由组长领导本组同学进行探究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团队合作精神和提升沟通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借助社交软件如QQ、微信和钉钉等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组长可以将组内成员各自实际操作时遇到的疑难问题汇总上报至教师,教师需要及时解答并指导。为了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学生们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原定方案。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检查各小组的任务进展,确保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按时完成任务。

6.成果汇总

项目成果是对项目执行结果的具体反映,形式可以多样丰富,例如实物材料制作、纸质报告、视频、图片等。为了完成项目,学生需要预先准备好所有材料和工具,并可以采取其他方式进行完善。在团队合作中,成员需要按照计划进行分工完成项目成果。组长最终将它们统一收集,并记录相关信息。为了保证项目质量,学生的作品需要经过教师验收。在成果汇总阶段,学生们可以通过总结报告、PPT演示、视频录制等方式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展示模板或工具,例如PPT模板、录制软件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成果。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间的分享和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成果汇总方式。

7.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环节,旨在评估学生们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通过教师利用课堂观察量表、学生自评表、组内成员互评表和组长评分表等工具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估,结合教师自身主观意识和学生们的反馈,对本次项目式学习画下完美句点。学生们也采取同样的工具进行自我评价,增加了学习的深度与宽度。此外,课后学生们通过有效的调查问卷进行客观的教学效果评估,发现了存在的不足,为日后的项目改进和师生共同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叶春萍.基于网络环境的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成效研究[J].华夏教师, 2018(21):2.

[2]郑烈平.网络环境下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J].福建教育研究, 2021, 000(006):P.45-46.

[3]赵新华. 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23.DOI:10.27829/d.cnki.ghfsy.2023.000111.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