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标准化教学中美育元素挖掘的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美育是审美教育与美感教学的融合,其核心任务是培育学生的审美观。因此,在各个教育阶段的各科教学中,教师均要积极渗透美育,全力提升学生的美育品质,推动他们各项能力的发展。在小学音乐标准化美育元素教学中,教师应有效渗透美育,让学生深受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美育素养。
DOI
作者赵艳芬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 2月第3期
出版日期2023-06-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音乐课堂标准化教学中美育元素挖掘的策略

赵艳芬

鄂托克旗棋盘井第三小学

摘要:美育是审美教育与美感教学的融合,其核心任务是培育学生的审美观。因此,在各个教育阶段的各科教学中,教师均要积极渗透美育,全力提升学生的美育品质,推动他们各项能力的发展。在小学音乐标准化美育元素教学中,教师应有效渗透美育,让学生深受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美育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标准化教学美育元素挖掘策略

引言

美育就是审美教学和美感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教育提升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是新时代下培养人才的重要着力点,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是美育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小学音乐是一门以研究声乐艺术为主的艺术类学科,是渗透美育的重要科目。教师应以美育为基本导向,优化音乐教学内容与形式,带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美育品质,改善他们的人文素养

小学音乐课堂标准化教学中美育元素的重要意义

(一)美育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需要

从本质上来讲,音乐教学是一项发展与塑造人类灵魂的重要工程,能够促使学生各项能力均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美育属于人文教育的关键构成部分,通过情感共鸣能够对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音乐教育以追求人的和谐、自由与快乐为主要目的,渗透美育是本学科教学的基本方向之一,有助于学生人格的不断完善。

(二)美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正处于各项能力与思维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进行音乐教育符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而且音乐教育在这一阶段具有与众不同且极为强大的艺术魅力,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审美需求,还能够对他们的爱好、兴趣、思想情感等起到一定的培养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说,音乐之美可以让学生内心世界与音乐艺术实现完美的融合和升华,使其性情受到很好的陶冶,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

(三)美育是音乐趣味教育的需求

在音乐课堂上渗透美育,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趣。以往的音乐课堂通常以歌曲讲述、歌曲学习以及歌曲演唱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活动。教师只有加强审美教育活动,在原有音乐课堂基础上,拓展音乐教学范围,才能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长此以往,学生能在寓教于乐的音乐欣赏和体验中,形成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小学音乐教学渗透美育符合教育改革要求

鉴赏与领悟艺术的关键前提就是要具备一定的审美技能,拥有审美能力的支持,因为音乐教学较为独特,审美成为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师会带领学生学习一些专业的音乐知识,使其切实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让他们结合个人体会表述对音乐美的理解。这既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又可以让他们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与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符合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小学音乐课堂标准化教学中美育元素挖掘的策略 

)创设课堂情境,提升音乐想象力

音乐是一门具有美感的艺术,同时也较为抽象,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想象力,才能对音乐有更为深入的认知,而创设课堂情境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中愉快地开展音乐学习,使其更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更为丰富的音乐想象,提升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结合信息技术,创新美育教学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兴科学技术日益成熟,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也较为常见。但是,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标准化教学中,以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为基准点,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合理地将美育教育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是现阶段教师要注重创新的教学方向。

)开展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体验美

音乐教学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小学音乐教师则要依据教学条件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让学生接收到更多美的信息,从而增强其对美的体验。常见的音乐教学形式有音乐游戏、合唱、歌舞、伴奏、声势律动等,这些需要教师进行适当调整,于合适时机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美的体验。

(四)引入创编活动,培养音乐创作力

音乐离不开创造,音乐创编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开展音乐创编活动,需要学生具备完善的音乐基础,掌握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入音乐创编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创编音乐,充分展现自己的音乐灵感和创意及音乐知识和理论,在音乐创编的过程中获得动力和自信,感受到创造的美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有效发挥音乐游戏教学的价值

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标准化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结合小学生心智发育特点,营造出轻松有趣的课堂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学生更喜欢边游戏边学习的模式,从而有效保证教学成效。这也正是新课改建议教师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采用“唱游”课程教学的原因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创设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音乐游戏,发挥学生主动性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以此有效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六)巧设音乐训练,促进学生内化美

小学音乐教学还需重视对音乐训练的设计,不仅要保证形式、内容有所创新,同样也要渗透更多美育元素,让学生在训练中内化美,增强体验而养成核心素养。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音乐的身影,音乐与小学生的生活也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设计音乐训练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与认知能力,有意识地增设更多美育内容,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音乐美的魅力,有助于学生正确思想观念与高尚品格的建立。其中,音乐信息收集、音乐表演创编、音乐文化交流等训练形式,均可成为小学生对音乐之美形成认知与内化的契机。

结束语

小学音乐课堂标准化教学中融合美育教育,是新时期小学音乐义务课程标准的创新要求。教师要立足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态变化和群体特点,针对性地设计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突出体现美育教育的积极作用。要科学引导学生认识美、感受美、理解美、学习美、创造美,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地在小学音乐标准化教学中融合美育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兰.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实践探讨[J].学周刊,2019(13):164-166.

[2]周娜.小学音乐课堂标准化教学中美育元素挖掘的策略 [J].新课程,2019(15):230-231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