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思维发展型课堂导学模式的研究
张慧
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课程标准迎来了新的改革,新课程标准已在国内各大中小学中传播,要求学校的教学与学习模式打破传统模式的僵化和机械化,转而变得更加开放、创新与互动。本文研究了初中化学这门学科与思维发展型课堂结合的可能性,并对此展开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思维发展型课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学习的看重点不仅仅在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成绩排名,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已经没办法满足现阶段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学生头脑之中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日常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更多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和课程的改革想方设法地落实到实际需要的地方。而“思维发展型课堂导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其精髓在于“思维发展”加“导学”,而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进行教学,更多地要考虑学生如何去学,如何去充分地发展、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顺应新规定下课程发展的特点,开创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思维发展型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在于思维教学,而思维教学是把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作为核心,并以此开展的教学方式,日常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思维上的训练。回顾我国的课堂教学发展之路,一开始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的,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太过于古板,同时也不适应社会阶段性发展的需求,人们开始追求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但过于狂热地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也给中国的教育模式深深地埋下了隐患的种子。我们回望过去,以大部分中小学所实现的 “高效课堂"改革是过去二十年中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热点和缩影。虽然当时人们认为高效课堂在学术领域只是“势单力薄" ,但是我们从各大文库的文献检索结果来看,关于高效课堂的研究论文在2009年这段时间开始了爆发性的增长,并在七年前达到了搜索频率和关注度的顶峰,我们经过粗略估算,总数大概为4515篇。虽然近年来势头有所减弱,但对于“高效课堂”的论文的出现量依然维持在每年3000篇以上。曾有学者指出,高效课堂具有先天的理念缺陷,集中体现为效果至上主义、学习还原主义和技术万能主义。但我细细地观察过后发现,当时高效课堂的理念缺陷更多体现在价值观模糊上。首先,人们将高效课堂简单定义为"教学效率高、教育成果显著的课堂”,但在“哪个方面”这个问题上没有进一步的规范。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很容易将其片面理解,从而导致了更加严重的“知识灌输教学”,而这种所谓的“高效”是寸目和功利的,甚至常常带有拔苗助长的成分。其次,为了达成”课堂高效”的目的,教师会在课前准备学习单,学生在课前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预习,而课后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复习巩固,表面“高效”的课上45分钟其他部分是由别处拼凑而来的,学生们学习的效率并不高,这与教改“减负增效"的初衷并不相符。在另外一点上,课堂教学过程的模式化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自身个性的发挥,也同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最后,高效课堂虽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但并没有教导学生“如何去自主”、“如何合作”、“如何探究”。源其本因,这种先天性的缺陷注定了所谓的“高效课堂”在教育教学的改革引领上是不彻底的,所以我们急需一个价值观更为明确的新概念来引领教育教学的改革,而思维发展型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思维发展型课堂强调通过日常课堂教学的方式实现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实现从一个初始状态向着目标所期待的状态所完成的转变。而具体来看,课堂上让思维如何发展主要决定于三个方面:一是是否习得了新的思维技能,这对应着直接思维课;二是是否拓展了已有思维技能的应用场景,实现了思维技能的迁移,这对应着直接思维课或融入式思维课 ;三是能否运用已有思维技能实现了对知识的更深入加工和更透彻理解,这对应融入式思维课。
对思维发展型课堂的定义,我们可以如此理解:思维发展型课堂就是把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作为核心目标的新型课堂教学形态,而在这种模式的课堂中,学习者可以习得新的思维技能,也可以拓展已有思维技能的应用情境,当然也可以将已有思维技能作为加工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实现对所学的学科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以及对思维技能的更熟练运用。
思维发展型课堂导学模式的主旨就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与会学,个性与全面共同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训练思维,拓展思路。教师也可以利用化学课中的知识点作为引导,开放学生思想,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很好对知识点进行学习。从理论上来说,导学模式就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导进课堂之中,提高其学习效率。例如我们在讲解一道题时,首先应该思考这个题目对应的考点是什么,解决这道题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然后便是思考哪种方法是最高效的。在完成了题目之后,我们便会揣测出题人的出题意图,并以此为例,将题目延伸出去,联想其他题目的做法。在思维发展型导学模式中,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找出解题方法之后,让学生的思维去发散拓展到同类型题或是与原题目有一定的关联,但在数据上存在一些改动的题型,让学生思考,去探寻题目的解法。我们教师在这过程中予以辅导、帮助,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发散自己的思维。在初中化学的课堂中,思维发展型课堂似乎能与其擦起奇妙的火花。
初中化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在于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还没有对化学这门课有过基础的学习,所以这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适合对学生们的思维拓展。例如我们在讲解氧气的产生制作时,学生难以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这个知识点,我们将学生分为四组展开对比实验。第一组安排在常温下观察双氧水是否分解产生氧气,第二组则是在加热的条件下观察双氧水是否分解产生氧气,第三组对双氧水和二氧化锰进行加热是否产生氧气,而第四组则安排学生加热二氧化锰是否产生氧气。四组用的都是不同的条件,自然有着不一样的结果。在现象出来后,让学生们自己进行思考,在不同的条件下,有没有加入催化剂或是有没有进行加热这样的因素存在,氧气的产生速度是不同的,这是由于什么样的原因。同时也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们自己进行思维上的拓展,愿意让自己的思维在实验中得到发展,在探究过程中感悟、体验知识和方法.充分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和动手动脑能力,也实现了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学生自身的思考引导着课程知识的逐步推进,跟随着课程知识的逐步推进,学生们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而这也就是思维发展型课堂导学模式的主要运用方式,结合实验,开发学生们的思想,拓宽学生们的思路。
教育,是对孩子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于思想的传承,思维的训练。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模式虽然有着对于知识的传授和技术的教学,但却唯独少了在思维模式上的训练,而这也就导致了孩子们虽然有着满腹的书华,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思维模式。在教育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和知识的传授是相辅相成的。思维发展型课堂针对学生们的思维发展为重点,以教学过程中配合着对于思维的训练,来引导孩子们的学习。但现阶段内,思维发展型课堂仍然处于一个实验的阶段,仍需更多的实验案例与实践经验来让其不断完善起来,满足社会发展以及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