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下基于“三全育人”体系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五育并举”作为现代化教育的顶层设计,其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理念新方向,据此能让学生成为现代化社会所需的全面型人才,而“三全育人”教育体系旨在围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方位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教学提供了明确的优化方向。因此以“三全”方式落实“五育”目标,既有助于解决当下教育阶段中出现的部分问题,还满足了现代化教育的各项要求。
DOI
作者王鹏程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12月24期
出版日期2024-01-15(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五育并举”下基于“三全育人”体系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王鹏程

福建省惠安第一中学

摘要:“五育并举”作为现代化教育的顶层设计,其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理念新方向,据此能让学生成为现代化社会所需的全面型人才,而“三全育人”教育体系旨在围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方位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教学提供了明确的优化方向。因此以“三全”方式落实“五育”目标,既有助于解决当下教育阶段中出现的部分问题,还满足了现代化教育的各项要求。

关键词:“五育并举”;“三全育人”;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五育并举”的提出对高中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物理学科方面,既需要教师结合新课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还要通过实验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态度,同时教学期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教法来满足“五育”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中物理的教学现状,研究了“五育并举”背景下结合“三全育人”教育体系的意义并以此为基础探究了优化课堂教育的教学策略。

一、目前高中物理的教学现状

“五育”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观念的转变相对缓慢,同时由于学生对物理“学习难”的固化思想,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以下几类问题:①课堂教学流程固化,内容枯燥;常规的物理新授课的新式为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播放PPT,结合教材进行讲解,不仅缺少提问环节,单一的知识讲解还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模式,遇到变形的题目便束手无策。②实验教学流于形式,占比过少;物理授课由于教学内容量偏大、难度偏高导致实验教学不断压缩,缺乏优质的实验教学设计。③学生两极分化严重,评价系统不完善。常规的评价仅有成绩一种方式,无法全面的发现学生的不足,同时随着教学的深入,部分学生由于畏难心理跟不上物理的学习,上课听不懂导致“放弃”物理新知识的学习。

二、“五育并举”结合“三全育人”教育体系的意义

“三全育人”既是围绕全体学生的教育体系,还是强调多种角度育人的教育理念,其规范化了教法的设计要求,为优质的教法提供了设计基础与设计思路。通过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结合“三全育人”教育体系,不仅革新了现有的教法,有效地解决了适合“五育”教法的不足,还为解决当下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新式教法。“五育”与“三全”两者相辅相成,前者提供了教育目标与理念,后者提供了思路与方法,以此让教育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在物理学科方面两者的结合有助于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的本质,掌握物理知识的内在关系,因此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以“三全”教育体系为基础,“五育”为教育目标对现有的教法不断的革新与优化,以促进现代化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三、“五育并举”下基于“三全育人”体系的教学策略

(一)多元素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提高课堂互动

多元素课堂教学旨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及形式,教师可根据所授章节的不同、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来设计教学方案,在设计教学方案中既要体现新知识的核心内容,还要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学习拓展知识或发挥想象力,思考该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或该知识与哪些现象与事物联系紧密。以此通过多元素的课堂教学既有助于让课堂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通过课外知识拓展强化了课堂互动,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智育美育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机械波》的教学时,在新知识引入前教师首先可举几个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供学生思考其中的知识如“士兵过桥禁止踏步走、发出声音是因为与空气共振、登山不能大声喊”等,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举几个共振例子或引导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见“共振”这个词。以此完善了学生对共振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可抛出几个典型问题供学生思考如“机械波的形成与特点”。随着教学的逐渐深入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共振实验的相关视频,还可以为学生设计趣味的共振实验如教授学生几种特殊鼓掌的方式、借助桌子实现打击乐的方式等,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的同时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灵活展现。

(二)创造性实验教学,开拓思维培养科学态度

创造性实验教学旨在发挥实验的创造性与实践性,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标或实验原理进行自主实验,期间教师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给予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同时要抛出实验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如环境污染类、生物之间的交互等,以此既以实验的形式促进了学生体育与劳育的提升,还让学生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保护环境的意识,启蒙了学生的德育。

例如,在进行《曲线运动》的实验时,本实验要求学生讨论平抛运动并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在实际实验时教师可为学生分发实验器材,让学生讨论思考如何实验,在学生统一得出实验方法后若与书中既定的方法不同则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操作,若相同则进行常规分组后进行实验。实验期间教师可将实验注意事项以实际案例的形式进行讲解,如“在水平斜槽中小球随意滚动则说明什么、定位卡板的作用是什么”等,丰富知识的呈现,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最后在实验报告的阶段,教师可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对实验报告进行适合学生的自由设计,如增设环节“实验中本小组遇到过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等,据此完善了实验教学,既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有助于教学计划的推进,还促进了学生对实验的思考与研究,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实验观念。

(三)一体化学业评价,分层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学业评价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阶段,其以多样的形式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涯,优质的评价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给予改正方法,在“五育”方面可划分为智美劳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而一体化评价旨在丰富评价的载体,通过对学生的课堂问答、线上交互、作业设计等方式构建完整的评价系统,发挥学业评价的指导性、诊断性与促进性,同时以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线上评价等方式强化了评价的交互性,以此既丰富了评价的角度,让教师能够更清晰直观的发现学生的缺点与优点,为此为不同阶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类别的学习任务,促进分层教学的落实,还能够以多样的评价方式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类别的评价,促进每名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进行《电路及其应用》一章节的教学中,本章节的学习内容量少但专有名词较多,且需要学生全面理解串并联电路以为后续教学做铺垫,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要注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着重观察学生做题解题时的心理路程并及时纠错。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可鼓励成绩一般的学生绘制电路图、解释专有名词等,期间出现的错误可供大家参考。而后可布置绘制思维导图的接触作业,要求每名学生根据课堂上所习知识绘制个人思维导图,要求在思维导图上体现对知识的思考与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疑惑。而后在交作业时可采用线上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作业,以此不仅可以督促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还可以在学生逐一提交后教师进行及时的批阅,对学生遗漏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在第二次课堂上进行查缺补漏。最后还可以进行阶段性的互评环节,既可以是学生总结本月所学知识中遇到的困难及对教师授课方式的不解,还可以是教师对学生在未来学习中更加细致的要求,据此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物理教学更有成效。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不仅是成绩的需要,更是启蒙学生初步形成物理核心素养的开端,而以“三全”方式落实“五育”的目标让教师在设计教法时能够统筹兼顾,不仅解决了物理课堂中常见的几类问题,构建优质的物理教学课堂,还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未来教师要基于“三全”教育体系不断丰富革新现有的物理教法,优化教学内容,以此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的各项要求,促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所需的全面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肖敏.五育融合背景下深度解构高中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J].教学与管理,2023(01):53-56.

[2]杨钰玲.基于“五育并举”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J].中学理科园地,2022,18(06):60-62.

[3]叶燕. 新时代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教学设计[D].重庆师范大学,2021.DOI:10.27672/d.cnki.gcsfc.2021.000828.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五育”并举背景下中学“三全育人”方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 FJJKZX22-486)研究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