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摘要 【摘要】摘要:在数字化浪潮中,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宛如一道璀璨的风景线。这种融合让传统的数学课本焕发新生,使抽象、枯燥的数学题目变得生动而有趣。通过多媒体、网络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孩子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数学世界,轻松愉快地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热爱,更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养。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巧妙地融合信息技术,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之旅增添更多绚丽的色彩。
DOI
作者周德忠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 12月第24期
出版日期2024-01-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周德忠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海河小学

摘要:在数字化浪潮中,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宛如一道璀璨的风景线。这种融合让传统的数学课本焕发新生,使抽象、枯燥的数学题目变得生动而有趣。通过多媒体、网络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孩子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数学世界,轻松愉快地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热爱,更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养。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巧妙地融合信息技术,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之旅增添更多绚丽的色彩。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克服自主学习中的困难,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有趣的动画微视频,将各种图形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让他们在探究中掌握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共同探究数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组织学生进行远程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进行交流和讨论。这种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音乐和图片等多媒体形式,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激发思维活力,培养探究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分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个动画短片,通过形象化的方式展示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短片中,可以设计一个分割蛋糕的场景,通过动态演示将蛋糕分成若干等份,再通过色彩和形状的变化强调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形的平移、旋转等操作,通过直观的视觉效果加深对图形运动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网络上寻找生活中的图形运动现象,如风车、钟表等,鼓励他们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数学学习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和探讨等实践过程,逐步理解数学的本质,并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圆柱和圆锥”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实物图片或3D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基本特征。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圆柱和圆锥的模拟操作,如旋转、切割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它们的空间形态和性质。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猜想和验证。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种方式不仅能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还提高了探究活动的可行性,使更多学生能参与并从中培养出探究能力。

四、借助信息技术布置作业,强化课后练习与巩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后练习与巩固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不断优化和完善课后练习的设计。其中,信息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例如,在完成某一章节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练习题设计成有趣的闯关游戏。在游戏中,学生需要答对上一题才能进入下一题的挑战,同时配合生动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和好胜心。这样,学生可以在充满激情和动力的状态下主动挑战难题,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作业练习设计成小组竞赛的形式。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一定量的作业题,并对其答题速度、正确率以及成员参与度进行打分。最后,根据累计分数评比出优秀小组。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作业练习的趣味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认识到,只有每位成员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升合作效果,从而实现个人能力与团队成绩的双赢。

结语: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与实践能力。面对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这一领域,让教育技术为数学课堂注入更多活力。

参考文献:

[1]吴英玉,张丽芳.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12):80-82.

[2]李林娟.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策略[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3,(10):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