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与音乐欣赏的融合教学实践研究
肖平
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开展,职业教育得到飞速发展,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如何培养技能突出且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加强对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特性不同,却有着相通的交融点,实现两者的融合渗透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具有导向作用。
关键词:中职;心理健康教育;音乐欣赏;融合;教学实践
一、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与音乐欣赏的融合教学必要性
首先,音乐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传达的是内在感情与精神品质,具有比文字和语言更能引起共鸣的独特优势。对此,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不是让学生赏析或学会唱一首歌曲,而是发挥文化和精神传承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据研究发现,音乐活动对于构建积极心理、舒缓消极情绪具有实效性。音乐是通过听觉感官传入,继而激发个体的生理节律,从而引发身体的细胞共鸣,能够影响学生的心跳、肌肉的紧张程度,进而能够引发他们思想情感上的变化。舒缓、优美的音乐可以让学生紧张的心理和情绪得到放松,欢快、激昂的乐曲可以刺激血液流动的速度,起到振奋精神的作用。其次,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阶段是一个现实与幻想相交织的时期,他们最大的精神财富就是想象。借助接受式音乐治疗中的音乐聆听、指导性音乐想象、音乐想象和歌曲讨论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理解与鉴赏能力。使学生重新面对和体现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重新审视自己,对学生的抑郁、焦虑问题得以干预,使学生缓解压力,提升自我认知能力,以及面对挫折的适应能力,使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品质。通过爱国歌曲的欣赏和演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因此,我们有必要将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与音乐欣赏课有机融合,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其育人功效。
二、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与音乐欣赏的融合教学实践策略
(一)通过音乐的对比赏析,促进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通过对比聆听音乐、歌曲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加以积极的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鼓励,促进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例如:欣赏《我和我的祖国》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李谷一、殷秀梅、王菲演唱的三种不同版本的《我和我的祖国》,让同学们感受不同唱法之间的区别,以小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三种版本的情感表达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随后,由小组代表发言表达本小组的看法和观点,最后,教师给予鼓励的教学评价: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同一首音乐作品用不同的唱法给我们带来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殷秀梅版本的《我和我的祖国》,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祖国的壮丽山河之中,感受祖国的大气磅礴;李谷一版本的《我和我的祖国》,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如今美好生活的珍惜,能明确感受到“我”对祖国的强烈的热爱;而王菲的版本,则让我们感受到了别样的舒适自在、温暖辽阔,营造了一种祥和的美好氛围。这样,通过歌曲的赏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语言和情感方面的交流,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心理体验,同时让他们感受祖国的大美河山,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构建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即通过音乐文化的熏陶和音乐情感构建来树立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例如: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导入一些经典音乐作品,比如贝多芬交响乐《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通过乐曲赏析以及对贝多芬的生平了解及作品的认识,构建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第三交响曲“英雄”》共有四个乐章,用坚定的柱式和弦连接的方式,造成宏伟浩大交响乐团塑造了一个"英雄的形象",精致、严谨、巧妙复杂的创作风格所呈现的音乐,使人们心生敬畏。而《第五交响曲“命运”》中第一乐章出现了沉重而有力的敲门声,好似命运的敲门声,随后音乐表现出了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势,这是贝多芬在他生命最低谷的时候创作的,激昂的曲调,变换交错的旋律仿佛把人带到了他的曲折命运中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敢于同命运作斗争的英雄形象。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情绪倔犟而沉郁,最后又转为欢快明朗、激昂的风格。作品表达出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象征在逆境中顽强抗争、勇于锁住命运的咽喉,而这种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正是现在一些中职学生所缺失的。对此,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的生平经历,赏析他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在命途多舛的道路上创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有助于增进学生乐观、勇敢的心理品质,树立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三)开展团体音乐活动,有利于学生的情绪释放
团体音乐活动在中职学习生活中占比较多,其中合唱是一种多声部声乐艺术的团体形式,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不仅可以缓解人际交往和不自信的焦虑心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许多歌曲都适用于中职学生合唱训练,比如爱国主义的《歌唱祖国》《我的中国心》《保卫黄河》,校园励志的《蜗牛》《隐形的翅膀》《团结就是力量》,热门流行《那些年》《欢乐颂》《明天会更好》,等等。
无论是中职心理教育活动中,还是音乐欣赏课中,融入团体音乐活动,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增加集体意识,同时通过集体的带动,有利于改善一些学生由于学习的烦躁、不安、孤僻所导致的焦虑情绪,缓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压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因此,开展此类的音乐活动是非常重要且有价值的。
总而言之,身心健康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身心健康成长,不仅要让学生身体健康,还要让学生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显得尤为关键。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仅仅是心理辅导教师的职责,更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位教师必须要合情合景、富有成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到学科教学之中。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音乐欣赏课有机融合,这样不仅有助于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黄颖. 音乐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J]. 今天, 2022(3):0185-0186.
[2]许兵,刘加建. 音乐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J]. 剧影月报, 2022(4):92-94.
[3]宁炜璇, 石新竹. 牵着音乐的手成长——音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探索[J]. 心理与健康, 20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