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讲故事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彭虹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东坡中学
摘要:语文的表达能力分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对这两种能力的训练,形式是多样的,其中写故事与讲故事就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写故事 讲故事
为什么说故事训练是提高表达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呢?因为故事十分讲究表达技巧。有写的技巧就有讲的技巧,口笔合一。故事有什么特点的技巧呢?故事是以曲折生动的情节打动读者与听众。故事从大的结构有两种规律,一种是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一种是打乱这种顺序。即使是前一种结构,在布局情节上却不是按时间先后的。打乱顺序的结构也是这种方法。常用的是“出人意料,情理之中”。这种结构在相声作品中常常使用。它能使人看到结果后大吃一惊或捧腹大笑。为了出人意料,前面必须要做铺垫。铺垫是把读者的思路引向与结果相反的方向。例如有个民间故事,“说某个财主为了克扣长工的工钱,想出了怪招。怪招之一,快到年底了,财主对常工说,一年快结束了,本该把一年的工钱全部给兑现了,但是为了来年继续请你打工,我们打一个赌,如果你在一个上午能把屋上的瓦全部搬下来,我就全付一年的工资,如果没完成,就一分不付。长工想了想说,我努力吧,听天由命,豁出去了。读者同志们,哪有这样的财主啊,你不为那个长工捏一把汗吗?偌大一座房子,一个人一上午怎么能把瓦全部搬下来啊!不管,看看那位长工怎么搬吧。只见他搭上梯子,拿一把锄头,上到房上,用锄头胡乱的推拉,瓦哗啦啦往下掉,照这速度不到一上午就会把瓦全部推下来。这时财主慌了,急忙阻止:‘别推了’。长工下到地上。财主怒气冲冲地说:‘哪有这么干的,瓦不全烂了吗?’长工说:‘你只是说把瓦弄到地上,没有说瓦烂不烂的’。财主有苦难言了,自认栽了。长工赢了,拿到一年的工钱回家了。”评析:这个故事的情节就用了先铺垫,再得出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给读者以惊喜,胜赞长工的聪明,嘲笑了财主的贪婪与愚蠢。如果当财主出了难题后,就把长工的想法说出来,读者就知道结果了,就不会有后来的惊喜了。故事(二):“有几个混混,成天好吃懒做,总想外出讨便宜的钱。他们东游西荡,来到一个树林边。看见林中草坪上躺着一个人。他们轻手轻脚地走了过去。看见这个人长得五大三粗,手臂和脚肚的肌肉一块一块的。一对粗黑的眉毛和古铜色的脸。这家伙要是醒来,绝对是个不好惹的料。他们正想离开,忽然看见他衣服的几个口袋里塞满了人民币,全是一百的。去偷吧,稍有不慎弄醒了他,绝没好果子吃。怎么办呢?机会难得呢!忽然其中一个人心生恶念,悄声对另外几个人说,用石头击打头部,把他打昏,抢钱走人。待他苏醒过来,也找不着我们了。大家点头称是。于是其中一个人从附近捡了个鹅卵石,照准那人的额部砸了下去。说时迟,那时快,那人头一偏,一挪位,那石头砸在了地上。那人一个猛翻身,鱼跃而起,挥动拳脚,那几个混混当场趴下了。哎哟哎哟,哭爹喊娘”。评析:这个故事也用了铺垫与出乎意料,情理之中的手法。出乎意料的是几个混混万万没想到那壮汉是装着不知道有人要害他,而是早有警惕和防备,而且具有独到的武功。你看他能瞬间躲过石头,迅猛跳起,迅速开打,快速致胜。在情理之中的是铺垫中对他外貌的描写。那副样子极可能是当过特种兵或是练武之人,只是混混们有眼不识好汉猛。这样的情节结构,就会紧紧抓住读者之心,最后给读者一个震撼心灵的结果。苏东坡谈写作时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即写文章应曲折起伏,故事尤其应是这样。故事(三):在一座城市里,住着一对年轻夫妇。他们都是外出打工相识结婚的。一年以后,他们有一个男孩,满月后,妻子要去上班却无人照顾孩子,于是丈夫从劳务市场上请回来一个保姆。这个保姆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大约40几岁,整洁朴素的打扮,健康的体态。做起事来利索得很。做的饭菜十分可口。带孩子也十分在行。她爱孩子,孩子也很生她。有一次,女主人看见她逗孩子玩,突然,从窗外吹进一片树叶打在孩子的脸上,孩子并没哭,但她的心痛极了。用手指蘸了口水涂抹于脸上,一边轻轻地搓抹,一边唱着儿歌,“包包散,别让妈看见”。好像这孩子是她的亲孙似的,比心肝宝贝还宝贝。女主人看了,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在闲着 的时候,女主人在聊天中问她,你家里有哪些人呢?她说丈夫已经去世十多年了,有个儿子在外省打工,已经安了家。问孩子谁带呢?他说他的岳母在带,用不着我去。但这保姆有个特殊的规律,她家离城里有二十里远,每个星期天,她都要回家=一次,风雨无阻,说是家里的庄稼需要要回家管理一下。这天,女主人趁她走后,悄悄跟在她身后。由于她化了点妆,她不知是女主人在跟踪她。她进屋了。“天啦,这不是丈夫的家吗?两年前随丈夫来过一次,丈夫说父母已双亡,他是个孤儿,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忽然又回忆起她疼爱自己孩子的那一幕。难怪,原来她就是孩子的亲生奶奶,丈夫的母亲啊!”回到家里,晚上,她把今天所见质问丈夫,当初你不是说父母双亡吗?怎么母亲还在呢?还骗过了我,她成了我们的保姆。丈夫见事情已穿,只好如实告诉。“现在的女人找对象,都嫌弃农村还有父母的,我母亲怕我成不了家,叫我说是孤儿。”妻子顿时哭了起来,“我也是从农村来的,难道我也是那样的人吗?你不该骗我呀!”评析:这个故事也是先做铺垫,铺垫里埋下伏笔。结果出人意料也呼应了伏笔。如果当初就揭露男子的家庭秘密,故事就无魅力了。
讲故事是口头训练的又一有效途径。故事写得好,讲起来才能津津乐道,听者才会津津有味。但并非故事写得好就一定讲得好。好比剧本写得好是前提,但不一定演得好。想演得好还要下很多功夫,吃透剧本进入角色啦,补充体验生活啦,还要具备与剧中人物相同的思想境界。要把故事讲得好,也要下一番演员的功夫。也要先理解透故事的表达中心与情节,也要具有与故事中正面人物相同的思想境界,也要进入角色。这样讲起来才会随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喜怒哀乐。故事的艺术性结构虽是白纸黑字的摆着,但为了把学生的情绪步步引入高潮,他自己首先也必须懂得这种结构的作用。这就从讲故事中学到了不少写作技巧。为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班上应开展讲故事活动。为了台上一分钟,必须台下苦练功。
综上所述:写故事讲故事是进行书面和口头语言表达训练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