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角形的特性》例谈“角色式”团队合作学习

摘要 【摘要】
DOI
作者邓增艳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4年 1月第1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2024-03-05(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以《三角形的特性》例谈“角色式”团队合作学习

邓增艳

德阳市岷山路小学  

英国的梅雷迪思•贝尔宾被称为角色理论之父,他的《管理团队》是研究群体中的个体与其他个体是如何分工合作的,个体在群体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并且按照角色规范行为。在一个团队中,角色种类越多,即团队越平衡就越容易取得成功。团队角色理论表明,一个团队要成为高绩效的团队,必需具备:角色齐,容人短处,用人所长,尊重差异,相互互补。

根据以上理论,教者在教学中大胆进行教学方式变革。将“角色”团队合作学习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教学中。通过“角色”情境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挖掘学生思维深度,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依据角色理论中角色是具有各自行为特点的每个个体能力是有差异性的团队对个体角色功能需求是各不相同的等理念将学生按个体特征分角色。综合能力(如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强的叫一号队长角色,是团队里较为追求完美,充当着管理整个团队的协调者身份;执行能力(如动手能力、计算能力等)强的叫二号队长角色,充当着团队里任务完成的执行者身份;思维活跃但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叫三号队员角色;思维还不够活跃,语言表达有待提升的叫四号队员角色。三四号队员角色充当着团队任务完成的推进者身份,是团队能取得成功的关键成员。将这样的每四名队员组成一个小团队(搭配时还要考虑班级成员间哪四名搭档更合理),将全班统筹分成若干个这样的团队,分别命名为一团、二团、三团……

角色团队建好后,将角色团队应用于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一课因为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有了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认识图形及特征的经验,就可以开展“角色式”合作学习,通过“角色式”合作学习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学会画三角形的高,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质疑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形成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三角形的特性》课例片段一:“角色式”团队合作自主探究三角形的概念。

师:我们在认识“平行四边形”时,从哪些部分研究了它的特征?

生:边、角、顶点

师:今天认识“三角形”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研究。请大家在团队内通过画三角形、剪三角形等活动,探讨一下,什么叫三角形?

教师引导给出学习方向和任务,让活动有目标

团队合作时,一号队长先进行分工,一至四号角色都要参与到动手画剪中,由团队合作得出一个三角形。在研究“什么是三角形”时,要求四号队员先发言,接着三号队员补充,然后二号队长再发言(前面两位同学如果有错,要进行纠正也可以再补充还可以对不懂地方质疑),最后一号队长发言(可以纠错可以解答疑问可以分析总结),并客观评价前面同学的发言。

在团队活动前,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让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稍弱的学生先讲,综合能力强的后讲,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探究中,自己思考不足之处听后面同学的补充,帮助前面的同学完整认识、理解知识,也展现出不同的思维样态,让学生思维多样化。

学生按要求进行团队合作,再进行角色分工汇报,有的承担“讲解角色”,有的承担“补充角色”, 有的承担“质疑角色”, 有的承担“板书角色”, 有的承担“演示角色”……

《三角形的特性》课例片段二:“角色式”团队合作汇报探究成果。(三团汇报)

讲解角色:我们团队经过研究发现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而这三条边是三条线段,这三条线段每相邻两条线段是首尾相连的,所以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

演示角色:用手摸或指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演示“首尾相连”等。

板书角色:(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质疑角色:三角形概念中要注意理解哪些词语?什么叫“围成”?三角形为什么叫三角形,不叫三边形或三点形呢?

学生都参与到汇报活动中,充分体现每个人在团队中的价值和作用,让学生找到成就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角形的特性》课例片段三:教师为学生解疑答惑,拓展学生眼界。

师:三团“质疑角色”提的问题提得很好!三角形为什么叫三角形,不叫三边形或三点形呢?四边形、五边形等图形,以“边”命名,是因为这些图形容易变形,而且它们的边可以不在同一个平面内(利用四只笔展示帮助理解),所以不一定只存在四个角、五个角,这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内容。而三角形以“角”命名,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只能存在一个平面内,只有三个角,它的内角和是恒定的,数学中常用定量来表示概念,所以称之为“三角形”。

教师为学生解答全班不能解答的疑问,拓展学生界和思维。

《三角形的特性》课例片段四:“角色式”团队合作自主探究三角形的高。

师:课前大家复习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你觉得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画三角形的高呢?自己先画一画,说一说,再在团队内讨论讨论。团队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汇报环节提出,全班讨论。

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学生依据以前的活动经验,继续开展“角色式”团队合作学习,建立团队学习模式。

师:七团汇报探究成果,汇报前一号团长先进行角色分工。

板书角色:顶点到对边  垂线

           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

讲解角色:三角形的高是指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指指),在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描一描),这条对边也可以像平行四边形中一样,称为“底”。

质疑角色:三角形的高是一条直线吗?

生:是一条线段。

质疑角色:三角形的高是三角形里任意一条线段吗?

生: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的一条垂直线段。

质疑角色:三角形的高有几条呢?

生:有三条。每个顶点到它的对边都有一条。

讲解角色:我们团队的汇报完毕,请问大家还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

下面听到学生质疑:

在这个钝角三角形中还有两条高在哪里呢?能画出来吗?

1:我能画出第二条,将它的一条钝角边延长,再从延长的这条钝角边的对面的顶点向这条钝角边作一条垂线。

1展示台展示

2:我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高,将它的另一条钝角边也延长,再从延长的这条钝角边的对面的这个顶点向这条钝角边作一条垂线。

2展示台展示

学生在质疑中,深刻理解“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也在质疑中不断完善对三角形高的知识,认识到三角形不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只有三条高;还在质疑中解决本堂课的难点,会画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在学生“角色式”团队活动过程,教师倾听、偶尔引导、补充、总结、评价。在“角色式”情境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相互作用的行为方式下,让每个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有行为的期待,在期待中完成自己的角色承担的任务,在完成一个一个小任务时,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执行能力等都逐渐得到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很好的发展,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