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思
刘殿军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梅陇中学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新课程标准发挥着导向性的作用,是师生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新课标的推行与实施,为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难以跟上历史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应当立足于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探索历史教学的新思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新课标的理念出发,对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进行探讨,旨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历史课堂模式的改进革新,改变低效化的教学现状,提升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历史;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历史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外历史知识,对人类历史产生学习兴趣,体会中华文明历史的价值,拓展国际视野,形成爱国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性,改变了过去片面注重知识的思想。但目前来看,不少初中历史课堂仍存在“填鸭式”的现象,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其他素养的培育。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传统观念,明确新课标的理念,将其作为自身教学工作的依据,力求打造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历史课堂。
一、注重思想教育,强调人文属性
历史是一门具有鲜明思想性、人文性的课程,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比较关注学生对各种历史知识的记忆情况,忽略了这一课程的人文属性,导致学生难以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的内涵,教学的过程也比较乏味。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背景、原因、性质、特征、影响等基本的历史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分析历史,形成良好的思考、阐释与理解能力。简而言之,新课标要求学生既能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又要充分理解知识的本质,具有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思想层面的教育,关注历史课程的人文属性,结合具体的历史人物、事件,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历史的发展趋势,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掌握社会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分析与历史解释能力。
例如在教学“郑成功”这一历史人物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其收复台湾的史实,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郑成功被称为民族英雄,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现在两岸尚未统一,我们应当向郑成功学习,为了海峡两岸的统一而努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记住相关的历史人物、事件,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将民族英雄作为自己的榜样,学习其身上的优秀精神品质,实现自身思想境界的提升。又如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的时候,教师可先向学生说明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背景和社会环境,并将当时清政府与英国的兵力、武器装备、投入军费等各项数据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历史教训,鼓励学生奋发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二、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活力课堂
历史是一门丰富精彩、充满魅力的课程,但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模式难以保证教学的效果,也无法让学生领略该学科的乐趣。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方法,从多方面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的教学模式、技术、设备等不断涌现,初中历史教师应当选择恰当、多元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运用图文结合、播放视频等方式,把抽象的历史概念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有的教师认为运用多媒体资源会放缓教学进度,浪费课堂时间,但学生通常对直观形象的内容记忆更深。例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课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观看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使其产生真实的视听体验,感受这庄严伟大的时刻,直观地看到革命先辈、人民群众的神情,从而深刻地体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要意义。
为了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历史事件,感受不同时期下的历史环境,教师可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渲染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想一想,郑和的船队到达亚洲、非洲等国家地区后,怎样与当地的首领交流,怎样表达两国通好的意愿,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台词,扮演角色,在具体的情境当中模拟历史事件,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深切地感受历史环境与事件,还可以让历史课上的气氛更加活跃,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更强的学习热情。
三、优化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留出自主思考、表达的空间。教师要尊重学生,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目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资源,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可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把探究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例如在教学《罗斯福新政》的时候,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罗斯福的照片,并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位历史人物是谁吗?你了解他的生平经历和主要成就吗?面对美国的经济危机,他采取了哪些措施?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主阅读历史教材,画出关键的信息,用自己的话总结答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于美国经济危机的看法。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一名普通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经济危机会对广大人民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人民应当怎样看待、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问题?教材主要从宏观层面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微观的层面出发,看待和分析历史事件,从而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认识。教师可指导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为学生留出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小组之间可互相评价和补充。在这种课堂环境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了主动的探究者、思索者,有助于落实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师生共同成长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要深入解读新课标的内容,了解历史教学面临的新要求,将新课标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改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思想教育、人文教育价值,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丰富多彩的历史学习体验,教师可借助问题引导、成立小组、布置任务等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探究与思考历史知识,从而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打造具有实效性的历史课堂,促进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长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究[J].品位·经典,2021(19):149-151.
[2]余斌.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索[J].科普童话,2019(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