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的减与增
周炜华
昌吉市第三小学 新疆昌吉州昌吉市831100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旨在探讨在这一政策下,小学音乐教育应如何做到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增加音乐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减与增的平衡。文章首先分析了“双减”政策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接着提出了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最后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音乐教育;减负增效;教育策略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小学教育正逐步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向着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音乐教育往往被边缘化,其课时被挤压,内容被简化,导致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调整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实现减负增效,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1. 优化课程设置,提升音乐课程地位
在当下教育环境中,音乐教育常常被忽视或边缘化,这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缺失了一块重要的拼图。为了真正实现全面发展教育,学校必须重新审视音乐教育的地位,并对其进行优化与提升。首先,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情感、审美、创造力等多方面能力上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唱歌、弹琴或听音乐那么简单,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情感表达以及审美体验的途径。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世界的多样性,同时也能在创造与表达中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合理安排音乐课程的课时和上课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应确保音乐课程不被其他所谓的主科所挤占,让音乐教育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展现其独特的魅力。这意味着,音乐课不应仅仅是课程表上的一个点缀,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提高音乐课程的地位也是势在必行的。长久以来,音乐课在许多学校中都被视为副科或选修课,这使得学生和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降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必须将音乐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让其与其他主要科目享有同等的地位和资源。为此,学校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音乐教育的实施与保障。例如,增加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提供专业的音乐教室和教学设备,定期举办音乐比赛和演出等。这些举措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兴趣,还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艺术修养。优化课程设置并提升音乐课程的地位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实际行动来加强其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情感和艺术修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 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教学内容应当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选择那些既具有代表性、艺术性,又富有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素材。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单纯的歌唱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小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涵盖歌唱、欣赏、律动、创作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全面的音乐体验。例如,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律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节奏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在创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小作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此外,将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等多元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也是拓宽学生音乐视野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音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这些多元的音乐元素也能为学生的音乐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可能性。丰富的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关键。通过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作品、涵盖多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以及融入多元文化元素的教学方式,小学音乐教育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他们的音乐之旅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小学音乐教育亟需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丰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成果。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应积极探索并实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音乐软件、多媒体设备等不仅可以辅助教师展示音乐知识,还能通过互动功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例如,利用音乐制作软件,学生可以亲手创作简单的旋律,感受音乐的魅力;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会的视频,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音乐的震撼。同时,小学音乐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在创新教育的理念下,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任务,如合唱排练、打击乐合奏等,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此外,游戏化教学法和情境模拟法也是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法将音乐知识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节奏游戏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通过音乐猜谜游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而情境模拟法则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音乐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情感体验等方式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例如,在教授某首民族歌曲时,教师可以模拟该民族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歌曲背后的文化和情感。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既面临着挑战也迎来了机遇。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的实施,可以实现小学音乐教育的减负增效目标。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也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之路,为构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小学音乐教育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金霞, 柳丽萍.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策略[J]. 读写算, 2024, (06): 116-118.
[2]张丽娜. “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探究性作业设计研究[J]. 名师在线, 2023, (36): 11-13.
[3]张新香. 践行“双减”,与时俱进——探讨小学音乐信息化教学的实施[J]. 新教师, 2023, (12): 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