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
袁月
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茨开镇中心学校673599
摘要:随新课改的推进,对教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愈加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诸多因素,学生呈现较大的差异化现象,其对数学的兴趣程度、理解认识能力和学习水平各不相同,为此,教师要正视这种客观差异,改变以往“一刀切”的常规教学模式,纳入分层教学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分层教学遵从了因地制宜的育人原则,无论是层级建组,还是教学内容及目标都达到最优化,能够促进整体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各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发挥良好的能动性,成绩和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分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本文就此教学法在小数学课堂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若干思考,以期对该领域研究发展起到抛砖引玉之良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一、科学划分学生的层次
我们知道,五指三长两短,同样,学生之间也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别。对教师来说,教学的出发点应该是学生之间差异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地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各种教育。因此,教师应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分层,标准主要是指学生的数学基础,智商、学习能力、数学兴趣,以及情感态度和个性特征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划分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个层级,教师要对这每个层级的学生一视同仁,并根据学生的层级特点,遵循因材施教的方针开展分层教学活动,布置分层数学作业,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将三个层级的坚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开展课堂教学。此外,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可以采取单独谈话的方式,告之学生所处的层级,以保障学生能够客观看待自身的数学水平,做到心情愉快地投入数学课堂学习中。
二、采用多层次的提问方式
不管教师如何分层和授课,都离不到课堂的提问。针对差异化的学生,以及上述划分的层级,教师可以提出与之层级相适宜的问题,这样,即使是学习不好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更好地融入课堂氛围中。教师不要随心所欲地提问,而要明确自己的教学思路和问题,更要综合考虑到提问的对象处于什么水平?教师可以先问一些简单但经典的问题,可以逐渐深化。这样,也可以兼顾学习不好的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微表情",他们对于问题,能不能做已经写在脸上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涵盖普通的知识点,也要涵盖复杂的思维问题。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反馈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适时的指导,并逐步使学生尝试加大难度的问题,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学习"规则的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先提出简单的问题,比如,规则四边形的特点?规则四边形里面包括哪些图形?四边形面积公式,如何推导……对于数学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出更有难度的问题,如“娱乐场的游戏池内侧周长28米,宽为长的一半。整个游泳池的面积是多少?”通过化简为繁的问题,促使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知识的"传授"中主动积极接收。
三、合理设计分层训练
设计分层训练是指教师通过学生练习,发展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其进行纠错,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帮助教师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在开展分层训练时,教师可以采用”两做三层“的教学法,其中“两做”是将练习题划分为选做和必做题;而“三层”是指在训练教学中划分为基础、变式及综合训练层级。第一层基础训练,通常是针对全体学生完成的学习训练任务,使学生们牢固巩固基础知识;第二层变式训练主要是针对中等层级的学生设定的,练习题目难度中等偏上,意图是通过练习发掘中等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迈向更高层级。而对于综合训练,主要是针对学优生层级,他们拥有良好的数学基础,且学习能力较强,为此,这个层级段的训练题目难度系数偏高,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视野,充分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例如:以"百分率"教学为例,第三层级的学生需要掌握百分率的概念和基础知识等。第二级学生需要掌握百分率和小数之间的变换,如何计算百分率。一级学生需要关注百分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百分率的相关计算问题。
四、基于层级考核,创新分层教学评价
对于分层教学来说,评价同样具有着重要的意义。鉴于学生的差异化特征,在分层教学评价中,教师要侧重综合性,基于学生主体的纵向比较,以及层次内的横向比较,以此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作用。与此同时,在教学评价时,教师要让评价的指标更富弹性,如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都各自设定百分标准。另外,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首先,体现在评价主体方面,可以导入老师评、生生评、家长评、自评等方式。其次,多样化的评价内容和手段,如不仅局限于成绩,还有平时的课堂表现;手段可以有档案袋式、评语式等。此外,教师还要针对分层教学中的不同层级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对后进生,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点滴的进步,后进生最希望的是自己能够进步;对中等生,教师采用激励式评价,帮助他们客观认识自身不足,同时引导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发掘潜力,促使学生能显著提升学习水平;针对学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要求,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提升综合素养。同时,学生的水平划分也不是固定的,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情况及时调整。
总而言之,为了迎合新课改更高的要求,遵从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分层教学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现阶段的分层教学虽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分层教学的实践经验仍然不足,甚至部分教师仍然循规旧守“标准化”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影响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鉴于此,本文结合多年执教经验,对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策略,希望总结和提炼的经验,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徐会平.浅析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20(8):0296-0296.
[2]杨爱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7):0161-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