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创新与发展探究
陈钰梅 秦虎
四川省中江中学校
摘要:班主任是学生的重要思想引导者和生活疑惑解答者,对学生健康心理养成具有重要作用。高中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比较多,所以也就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引导者。班主任对于高中班级管理工作是重要的负责人,对教学管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发挥新时代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作用,不可避免的就是要班主任自身的管理工作作为出发点,有效地针对高中生开展德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创新与发展
引言
在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实践中,应该将班级管理策略的创新作为基础性的工作,教师只有秉承人本化管理、科学化管理的理念,对管理组织模式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才能在管理实践中凸显管理效能,使综合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因此新时期在高中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将班级德育管理作为重点,不断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创新,形成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和德育指导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能实现高效化发展和系统创新的目标。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方式单一
在当前的高中教育实践中,班主任在德育方面正面临着诸多挑战。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德育的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和吸引力。许多班主任仍倾向于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进行德育,然而这种方式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接触到的信息种类繁多、更新迅速,因此单一的德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德性的内化和习惯的养成。此外,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老化、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情境,也导致德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当前高中班主任在德育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脱节。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在于,德育所涉及的理论和价值观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契合的情境,学生难以将抽象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传统的德育课程内容停留在讲述道德规范和美德故事上,未能深入分析当代青少年关注的社会现象和真实的道德困境。这种做法导致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无法引发学生共鸣,也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德育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未能针对不同背景和需求的学生设计差异化的教育内容。这种“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不仅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还可能引发学生反感,使他们失去对德育的信任和兴趣。这种脱离生活实际的做法导致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难以在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产生积极的变化。
二、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策略
(一) 班主任需要有效营造德育管理氛围
高中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工作不能够依靠严格的管理制度进行,要学会建立自我权威,让学生能够从班主任身上学习到德育管理的意义。学生从心里对德育管理工作有认同,一旦班主任有引领作用时,学生也会将德育管理落实到自身的行为学习上。班主任要想有效地营造德育管理氛围,可以建立自身的权威,让学生理解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作用。在学校中开展细致的会议讨论,大家一起集思广益,探讨如何营造良好的德育管理氛围,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相应的管理工作中,在学校班级里设置优秀学生的展示专栏,为全校学生做表率,班级里的学生优秀德育实践可以直接展示出来,学生是榜样,每个学生都应当从自身出发,规范自己的德育素养,鼓励自己接受德育学习,拉近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班级的学习氛围,班级是一个整体,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责任和班级荣誉感,这样才能够帮助班主任更好地推进德育管理工作。
(二)以积极心理为导向,优化德育模式
积极心理学以激发人的潜能,使其获得幸福感为目标。对此,高中德积极心理学为导向,构建并优化具有积极导向的德育模式。第一,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生活感受到幸福。在高中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是重点内容,这也是当代学生的必备意识,但对于他们而言有些宏大。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教师应明确教育目标,促使学生的幸福感得到提升,拉近学生与德育之间的距离。教师只有让学生体会到幸福,才能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第二,引导学生获得积极情绪体验,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人的自信心会在产生积极情绪时得到增强,而产生消极情绪时便会认为自己很难做成一些事情,也不愿意向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情绪对于人的认知功能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这就需要高中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创设能够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机会。在面对学生时,学校可以利用特殊节日开展德育主题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通过活动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教师可以组织班级中的学生发挥自身才能设计小礼品,并在校园中义卖,在义卖结束后,将获得的资金捐献给学校、贫困家庭。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还能让他们用自己的力量给予他人帮助,使学生对自身价值产生认同,并通过亲身参与助人过程产生成就感,推动德育工作的落实。
(三)家校合作共努力
班主任需要与家长建立紧密且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并参与学生的德育。班主任通过定期的家长会、深入家庭访问以及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等,向家长准确传达学校的德育目标和具体内容,并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将德育原则融入家庭教育。家校合作形成一种强大的教育合力,确保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接受一致且连贯的德育指导。这种全方位的德育环境对于学生形成稳定且积极的道德行为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结束语
班级管理是高中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身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班主任首先要重视这项工作,从而积极地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将道德教育融入班级管理中,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全面地了解学生,观察学生,遇到问题及时地给予帮助和疏导,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班级管理的科学合理性成效。让每一位高中生都在有效的班级管理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有正确的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婷婷.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创新与发展探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2.
[2]汤庆林.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创新与发展探究[J].新课程,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