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诗歌创作指导策略
魏瑞贞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第四实验小学 457100
摘要: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诗歌,鼓励学生通过想象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感悟汉语的美感。在小学阶段的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含义的基础上,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和蕴含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让学生健康成长。研究出一套诗歌创作教学切实可行的操作体系,并且进行有效的推广,是具有非常深远意义的。
关键词:小学 诗歌创作
引言
诗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精华的浓缩,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提高文化品味。”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弘扬、传承诗歌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入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歌,大多是流传千古的经典作品,在诗歌教学中要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情境,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体会诗歌的美,感悟汉语的美,从而能主动地进行诗歌创作。
一、小学生诗歌创作的意义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以抒情为主,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创作是艺术创作的一种,要求形象生动,意境优美,想象丰富,语言凝炼集中,概括性强,节奏韵律鲜明,并且能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凝聚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小学中年级要求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小学高年级要求学生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儿童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肯定可以成为儿童内心的容器,可以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学生诵读诗歌、创作诗歌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主动地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诗歌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想象力训练最好的材料,学诗的孩子的语文素养将得到很大的提升。诗歌创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素养。
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孩子对诗歌的兴趣,运用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孩子体会诗歌的美,感悟汉语的美。让孩子与诗结伴,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推动学校的文化特色建设,让我国优秀的诗歌传统文化得以弘扬。
二、当前小学生诗歌创作的现状
1.诗歌创作教学不受重视。目前的诗歌创作教学还只是在部分学校的第二课堂展开,受益的儿童不多,参与的教师也不多。
2.学生对诗歌创作缺乏兴趣。教师讲授过程中,注重对诗歌的分析理解,忽视学生的自主诵读感知。小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和学习有些欠缺,诗歌创作水平有限。因此,学生创作诗歌的欲望不强。
3.教学资源有限,学生诗歌积累少。诗歌创作教学资源有限,现在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不注重对诗歌的积累,对于诗歌的了解和学习显得有些欠缺,有的小学生甚至对诗歌创作一无所知,仅凭借自己的感觉和一时冲动去创作诗歌。
三、小学生诗歌创作指导策略
1.海量诵读,激发兴趣
在小学诗歌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大量地读,充分地读,进而有感情地读。在大量朗读,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主动诵读诗歌的兴趣。
为此,我们利用每天早读和课前三分钟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诵读诗歌。从课内入手,以课内的一篇带课外的多篇。比如,学习四年级下册《短诗三首》时,先让学生充分朗读好课本里节选的冰心的三首诗歌。朗读诗歌时,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学生自由读,老师范读、教读,师生互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带着想象读,创设不同的情境读等,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兴趣。接着,给学生拓展冰心的其他优秀诗歌作品。这样,学生就会欣然接受。除此之外,每月一次诗歌诵读交流会,可以每人诵读、摘抄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诗歌,还可以自由结合合作朗诵一首诗歌。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读、乐读。
2.品析诗句,掌握技巧
要想创作出高质量的诗歌,还需要学生掌握一些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教学时,在大量诵读的基础之上,了解诗歌的一般特点。按诗歌的内容进行归类,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优秀的诗歌作品,品词析句,重点从诗歌的从修辞手法、篇章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学习诗歌的表达技巧,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为学生仿写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绿》一课时,我们先让学生体验诗歌的想象以及写作手法的运用,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或情感思考自己想通过创作表达什么,想给读者留下什么印象。最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颜色和景物进行创作。
3.仿写创作,迁移运用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模仿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在诗歌创作教学中,要让学生先学会模仿,降低难度,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从模仿中潜移默化地探究出写作的规律,理解诗歌创作的原理,掌握诗歌创作的方法,从而迁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中来,写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指导学生仿写时,首先,让学生从补全诗句开始仿写;接着,让学生练习段落的仿写;最后,再让学生加入恰当的修辞和合理的想象,树立学生继续创作的信心。
4.关注现实,表情达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现实生活,保持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著名的儿童诗人金波说:“写诗一定要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细腻的观察,深深的感动和奇妙的幻想。”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生活,让学生留心关注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对生活保持新奇的目光,同时还要适时引导学生边一观察一边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之人,为自己的诗歌创作注入源头活水。诗歌的表达,不是为写而写,而是基于情感的表达,以诗歌的语言形式来抒发的。教学时要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和情感冲动,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学以致用,以诗歌的形式尝试表达。
5.鼓励创作,激发热情
鼓励学生养成随时随地用诗歌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的习惯,每周一次班级诗歌交流会,交流自己创作的诗歌,说一说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并且请大家提出修改建议。学期末,把作品整理汇编成册,制作自己独一无二的诗集。开展班级“小诗人”评比,诗集评比,在班级的宣传栏展示优秀作品,择优推荐给读者等报刊杂志。给学生提供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创作诗歌的实施中,运用多种策略,收到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成果。但是,在小学教学中,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诗歌创作指导的理念、内容以及方式都亟待创新和改进。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诗歌创作指导的重视,要结合小学生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来优化和完善具体教育方式,针对性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诗歌创作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姚兴梅.探析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方法[J].华夏教师,2019(35):63-64.
[3]肖喜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之我见[J].语文课外,2020,000(005):297.
[4]卢海明.小学高年级语文诗歌教学有效策略[J].中外交流,2019,026(016):370-371.
注:本文系2023年度濮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诗歌创作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编号:PJCJY2023035)研究成果。主持人:魏瑞贞;成员:张燕茹,朱慧芩,冯丹丹,张琳,刘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