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要实施素质教育

摘要 【摘要】摘要: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并推动社会发展的教育。在政治课教学中应实施素质教育。
DOI
作者辜慧林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高中政治要实施素质教育

四川省眉山第一中学    辜慧林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并推动社会发展的教育。在政治课教学中应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政治课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不是口号,而要贯彻于教学之中,政治课教学的方法很多,如讲究语言特色,因课施教,答疑解难,说理疏导,对比讲解等等。无论哪种方法,采取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效果是不一样的。因为应教育着重的是知识的落实,实行的三中心,达不到新课程提高全面政治素质的效果。只有施行素质教育,打破三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达到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什么?总的来说是学到政治理论,提高思想觉悟,这就要求教师比应试教育付出更多的精力。不但要教给政治理论,还要联系学生实际,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这就在思想觉悟上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打铁方得本身硬,言传身教。先谈政治课的语言表达怎样施行素质教育,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就是以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气氛中学习知识吗?但要做到这点未必容易。如果只凭自己的感觉认为自己的语言表达无可挑剔,这就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自己表达得如何除了主观感受还要了解学生的感觉,在师生互动的学习中确定好的语言风格,这就是素质教育的作法。具体应该这样做,在本校或跨校观察同仁们的多种语言风格。选取其中几项在讲课中进行尝试,再让学生谈出看法,他们喜欢哪咱风格,这样就会确定一种适合学生的语言风格。观察到的有些什么风格呢?现举例来谈。一种是与流畅相背离的习惯性的废话、重复、打顿,这是政治教师的大忌。一种是为了扩充知识广度,常常引经据典,洋洋洒洒讲很多。这种讲法有利有弊,有利是能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加深理解,有弊是往往放了收不回重点上来。所以应扬利而避弊。应适当扩充不忘重点,要达到最佳效果,一是要注着语言修养,措施是在同仁中(教研组活动)进行政治演讲比赛。为了比赛不逊色于别人,就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用这种方法逼着语言练功,持之以恒必有收获。二是精心备课,一节课45分钟,课文重点是什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强调什么,落实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就不会乱了章法。还有重点句子的理解不要一下就直接告诉学生,而要先由学生理解,发现不足再进行点拨,这样学生就理解得深刻且经久不忘。例: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先提示这句话有二层意思,请同学进行分析,找出这二层意思。这是启发式的教法而非注入式教法,学生思考后让其发言,发言后再由老师归纳出参考答案。如说:一层,规律是一种联系,这是先抓住句子的主干,规律是一种什么联系,让细看定语,再记熟那些局部定语:运动过程中的,本质的,固有的,必然的,这样理解易懂易记,二层告诉了规律是客观的,可知的,通过对此句的分析理解,可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能培养自学能力,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法。

再谈因课施教。因课施教是创造性运用素质教育的原则。素质教育为了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力所能及的知识,教学应采用因材施教,对优生有优生的教法,对差生有差生的教法。对不同类型的课也应采取因课施教,课型通常有授新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评讲课、活动课等。因课施教的是依据课型不同教学任务就不同而确定教学方式,就是同一种课型也要根据内容不同而采取不同方式。如同样是素质教育的启发式,对概念、观点、原理这三类基本理论是重点,宜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后两种采用读书法,自学法即可。

再谈答疑解难法,疑从何来,怎样答疑解难,也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疑的产生有两种途径,一是布置学生预习,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有预习就大部分学生而言,必定有不懂或不甚懂之处,做上符号,听课时,那就有自己的疑点,有的疑点在听课中就自然解决,有的疑点听了课还不懂,则由学生解答,无学生能解答,则由老师解答。这就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民主,还有一类疑点是由老师提出的,老师提出的是学生易疏忽的重难点应特别加以强调的东西。还有些启迪思维的问题,宜用讨论试或争辩式进行解决,有的问题不辩不明,越辩越明,这种方式学得的知识理解得深,记忆牢固。

再谈理论联系实际,这个问题是重要问题,因为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课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课就是德育课。学了理论之所以要考试,目的就为了理解和记住,但不是终极目标,终极目标是实行,是落实在思想行为上,一个学生学了传统道德理论,却不发扬传统道德,学了法治理论,却不遵纪守法,学了政治经济学理论,却不会运用,学了辩证唯物主义,却不具备认识事物和辩证做事的能力。有的人背熟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在生活中却得不到很好的体现,有的人爱国口号喊得震天响,但遇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就做出了有损国家利益的行为。毛泽东主席曾说过,如果把理论束之高阁而不实行,那么再好的理论也是没有用的。所以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应试教育是不重视这个问题的,认为只要学生考试得高分就是目的。君不见有人政治考试得高分,读了名牌大学,到了国外,便经不起金钱诱惑,有奶便是娘,背叛祖国了。所以,为避免政治理论与思想行为脱节,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少,如教师言传身教,学生经常用理论检验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作社会调查,收集那些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好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也收集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和事。这样,学生将感受到我们的国家精神面貌总体是很好的,并受到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鼓舞。同时也会感觉到那些负面的因素也在腐蚀社会主义的大厦,并激发起与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象给庄稼除草一样铲除负面的东西。这样,社会调查也就成了学生将政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但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应只停留于号召,还应有检查措施。这些措施政治课理应当实行,但还要与其他力量相联合,如经常与班主会沟通汇报情况,经常向党团组织汇报情况,使学校和班上树正乞,纠歪风有可靠的依据,政治课还可以与语文课联姻。比如作文课可以融入政治课的内容,因为学生的作文虽不能象作家的作品那样,达到艺术标准和政治标准的高度统一,但却能看出它的倾向性,即能看出在作文中是否按照语文老师的要求体现了某些政治理论。还应该而且可能让学生经常写学习政治理论联系实际的心得体会。这样,政治课就不会上成空谈课。

以上便是政治课素质教育的部分探讨。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