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润”课程背景下主题活动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张建英 周国香
绍兴市柯桥区浙光幼儿园 312025
[摘要]:《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生活化视角下的主题活动,是以幼儿的生活为源点,以满足幼儿的需求、解决幼儿生活中的问题为目的,以构建新的生活化经验为导向的教学活动。我们要站在儿童立场,幸福体验,亲亲润心向光发展的课程理念。生活化视角下的主题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一个活动,它联结幼儿的“过去”,聚焦幼儿的“现在”,展望幼儿的“未来”。
[关键词]:生活化 发展经验 主题活动
基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柯桥区浙光幼儿园把课程目标定位为:亲亲润心 向光而行,在“清丽朗润 和谐发展”的办园理念的引领下,积极践行:“儿童立场、幸福体验、向光发展”的课程理念。幼儿通过生活实践,获得经验累积。只有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才能实现教育生活化,打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享受每个生活化的快乐瞬间。
一、注重主题教育生活化
1.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活动。
福禄培尔倡导以幼儿为中心,以游戏为中心的生活教育。在环境、家庭、社区的不断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幼儿本真的生活逐渐被剥夺,他们失去了自我存在感,被掌控在成人的任意塑造与管理之下,身心发展面临危机。陈鹤琴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来组织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幼儿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进而采取积极的行动。幼儿对世界的认知往往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尤其是身边的事物。因此,教育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幼儿能够自由的参与,相互配合是十分重要的。
2.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教育活动。
生活中有很多自然资源孩子们天天能接触到,为他们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探索提供了很好的教材。那些来自大自然的石头、泥土、树枝、种子、小虫、蝴蝶等等都能引发幼儿的疑问和探究。在平时活动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老师,这里有蚂蚁。”“我抓到一只蜗牛。”“花好漂亮呀!”在这个功能齐全的玩具时代,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孩子亲近大自然想办法自己玩,对孩子们更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幼儿教育活动的生活化,游戏化,更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从生活中挖掘有趣的教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是主题教育生活化的最好途径。
二、策略与途径
1.主题由来来源于幼儿的主动参与。《纲要》指出:“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是通过对物质的看、听、摸、闻、尝等感知操作活动来进行,它与幼儿的玩往往是同一过程。”幼儿的主动参与,为幼儿在今后的学习中奠定了兴趣的基础。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看到美丽的花,脸上都会露出愉快的表情,有的还会去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还会招呼其他孩子一起看,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喜悦,对花充满好奇和兴趣。当幼儿在玩的时候,对一种事物或一件事情特别感兴趣时,往往是主题教育生活化的最好契机。
2.生活化的主题材料和资源。
在活动展开中,教师尽量思考利用幼儿生活的环境或生活物品作为主题材料和资源。例如:在《花儿多美丽》的主题活动中,引导幼儿对周围的环境发生探究兴趣。通过观察花朵,欣赏花的美丽,懂得爱护花草以绘画的形式展现花的美好、给幼儿参与创设的空间。在幼儿的眼里,花和蝴蝶、蜜蜂都是好朋友,幼儿通过用废旧材料制作蝴蝶,让幼儿懂得了废物利用。这个主题的材料求源于生活,生活环境和生活自然物常常可以成为主题活动的材料和资源。生活化的材料和资源更容易幼儿的理解和接受。
3.教师善于观察和把握契机。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要了解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需要教师细致、耐心的观察。关注幼儿、关心幼儿、理解幼儿。能够用心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给以温暖的关怀,站在幼儿的立场考虑问题,不是把幼儿圈在教师预设的框架中,而是接纳幼儿的内心想法及行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意义,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在散步时,路过种植区时,有些孩子突然蹲了下来,还大声招呼其他孩子:“快来我发现了蜗牛。”“我看看,让我看看。”顿时整齐的队伍一下子挤在一起,孩子们都对蜗牛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把散步改成了寻找蜗牛的活动,孩子们找到了好多蜗牛,我把孩子们捉到的蜗牛带回了教室, 一起探讨关于蜗牛教育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仔细观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经过这次的生活化体验孩子们愿意学,愿意说,愿意画,教学效果飞速提高。在生活化教育中教师可以扮演研究者、支持者和参与者,引导幼儿,使幼儿在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中快乐的学习,愉快的生活。
三、享生活之“乐”,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
生活化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仲,与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不同,不是为了延伸而延伸,而是聚焦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学习经验的持续建构、运用和发展。生活化集体教学活动结束了,但幼儿的生活还在继续、学习还在继续。教师要继续分析幼儿的需求,让活动延伸回归生活,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中班阅读《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在班级开展“喝水打卡”活动,养成每天多喝水的习惯,每天午餐开展“光盘行动”,评选“光盘之星”……除了健康饮食之外,运动也是健康生活的基础,教师鼓励幼儿进行“本然运动”打卡,养成每天来园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同时,教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指导家长在家中鼓励幼儿进餐自理、“嗯嗯”自理等,让幼儿成为自己生活的“小主人”依托生活化课程,幼儿逐步学会用自己的节奏学习与生活,此时的生活化课程赋予了幼儿深度的学习。教师欣喜地看到:幼儿爱吃蔬菜水果,不偏食不挑食;他们专注阅读,热爱运动,快乐游戏;他们爱护植物,保护动物.....当我们立足于幼儿生活的视角,去感受、去珍视、去支持他们的成长兴趣和需求,我们的课程将变得更加有温度、有深度。期望生活化课程的探索实践能继续前行,为幼儿的成长留下一段温暖灵动的课程旅程。
总之,将“亲润”文化课程融入到主题活动中,不仅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更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健康生活、知礼担当、好学善问,在一次一次的游戏中求真探索,尚美悦创。在主题活动中,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着他们自主的权利,教师不再是活动的主宰,而是一个推动和鼓励孩子活动的朋友和同伴,支持、引导他们的活动,让他们成为一个“爱生活、会生活、懂生活的 “浙光”娃!
参考又献:
1.清华幼教园本培训.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6
2.幼儿教育的原点[日]高杉自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4.原载《幼儿教育研究》(福州),2021.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