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石佳容
湖北省恩施市盛家坝中心小学 湖北省恩施市 445035
摘要: 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增强读写结合意识、鼓励学生续写仿写阅读作品、以读促写提高阅读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文章指出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读写结合理念,改变传统的读写分离模式;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续写、仿写,培养语感和写作能力;要通过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读写统整的意识,创新教学模式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写、在写中品读感受语文的魅力,提升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应用;续写仿写;阅读能力
一、增强读写结合意识,融入日常教学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要落实读写结合,首先要求教师树立读写统整的教学意识,改变传统的读写分离模式,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读与写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写中实践,不断提升语文素养。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突破"先读后写"的传统思路,充分认识到阅读与写作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要将读写结合意识贯穿于日常教学全过程,在备课、上课、作业设计、评价反馈等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如何实现读写统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在文本导读环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语言魅力,还要鼓励学生从写作角度品味文章结构、谋篇布局,揣摩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选材立意的?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方面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感悟写作方法。
在习作指导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阅读积累,激活写作灵感。要鼓励学生回顾与习作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吸收优秀作品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色。比如习作《秋游》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温与"秋天"相关的诗歌、散文,感受秋天的特征和美感,积累写秋的素材和语言。要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多使用自己喜欢的名句佳词,吸收借鉴阅读中的优秀表达。在作文评改环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习作,关注学生在语言积累、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进步。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习作与阅读材料、范文等进行对比,找出差距明确提高的方向。教师要加强读写结合的点拨指导,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拓展视野,丰富写作素材提升语文应用能力。
二、鼓励学生续写,仿写阅读作品
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续写和仿写都是有效促进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两种形式的习作练习,在阅读教学中适时穿插续写、仿写任务,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强化和运用阅读所得。续写是指在阅读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的理解,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补充和想象,写出故事的后续发展。续写是学生参与阅读、深化理解的重要方式,学生在续写过程中,必须在深入把握原文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内容、风格进行再创造。这不仅需要扎实的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一定的语言驾驭和写作表达能力。通过续写练习,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深化思考,在写作中学以致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设计续写任务,要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文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环境气氛、情节发展等要素,理清文章脉络。然后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合理想象进行续写。
仿写是在深入领会原文的基础上,模仿其立意、结构、表达方式等,进行再创作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仿写能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优秀作品的特点和技巧,使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模仿中掌握表达方法、领悟语言规律。仿写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模仿,而是需要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用心揣摩,在写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化用得当。在开展仿写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原文的语言特色,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积累仿写素材。然后要明确仿写要求,界定仿写的范围和程度,避免学生望文生义、生搬硬套。比如可以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谋篇布局,写一篇结构相似的作文;或模仿课文的语言风格,练习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教师要及时检验学生的仿写练习,肯定闪光点,指出不足,引导学生在借鉴、模仿中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丰富的阅读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小学语文教学要以读带写、以读促写,通过扎实有效的阅读教学,为学生写作输送源头活水,同时在读写互动中丰富学生阅读内涵,不断提升阅读品位和鉴赏水平。教师要重视课内外阅读指导,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优化学生的阅读结构。除了完成语文课本的阅读教学,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等资源,为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体裁和风格的作品。比如可以创设"悦读十分钟"等读书时间,组织读书沙龙、读书交流会等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教师要注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科普知识读物等,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素养。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提高阅读质量。要改变学生"跑马观花"式的肤浅阅读方式,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精研文本、专注阅读,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体味作品的情感。比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划分层次、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梳理文章脉络;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展开探究性阅读;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句,揣摩言外之意。通过深度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对于写作也大有裨益。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积累写作素材,为写作储备丰富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及时摘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写下阅读感悟和心得体会。
结论: 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路径和有效策略。教师要切实增强读写结合意识,将读写有机融合,在日常教学各环节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写中实践。要重视续写、仿写等读写结合训练,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深化阅读理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要以读促写、读写并重,引导学生在丰富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在深度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读写是语文学习的两翼,只有读写齐飞、融会贯通,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全面提升。新时代语文教育要深化读写结合的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读写互补、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