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化学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房文超
射阳县初级中学
摘要:在当今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然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初中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基石,其教学策略的优化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初中化学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优化教学策略,使之更加契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依托实验教学,强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初中化学教学在核心素养培育下,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验教学作为关键环节,让学生直观观察化学现象,深入理解物质性质与变化规律,强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为化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以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为例,在教授“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眼见证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二氧化碳的微观结构,理解其分子组成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此外,在教授其他课题时,如“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等,同样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化学的奥妙,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此氛围中,学生能放下顾虑,积极探索化学世界,勇于尝试新思路、新方法,推动自身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发展。
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酸碱反应的奥秘。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实验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引发学生对酸碱反应的兴趣和好奇心。接着,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酸碱反应的本质和规律,如“为什么酸碱反应会放热?”“酸碱反应的产物是什么?”等问题。在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中,教师应积极给予鼓励和引导,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允许学生犯错并从中吸取教训。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酸碱反应的条件和规律。在实验中,学生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如酸碱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进而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欲望和创新意识。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价值,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同时,他们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不断推动自身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运用小组合作,提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通过小组内的共同探讨与交流,学生得以在相互启发中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型。
以“溶液的形成”教学为例,溶液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说较为抽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概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为每个小组提供实验器材和试剂,如食盐、水、搅拌棒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溶液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围绕实验现象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通过共同分析和推理,学生可以逐渐认识到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理解溶液形成的微观过程。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溶液形成的认知模型,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加深对溶液本质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直观的实验体验,还能在合作与交流中锻炼自己的证据推理能力,形成科学的认知模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化学核心素养。
四、实践与反思并行,培育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担当
初中化学教学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态度、培养社会责任感,提升核心素养。教师应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知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应用与影响。
以“燃料及其利用”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为何甲醇燃料的使用需慎之又慎?”等问题,使学生深刻理解安全使用化学燃料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在教授“制取氧气”时,通过提问“为何实验操作中需严格遵循步骤,确保设备密闭?”等,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实验的严谨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此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化学与环境、社会的内在联系。例如,在“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的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我们为何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转而追求清洁能源?”以及“应如何妥善处理化学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知识与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结语:初中化学教学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不断优化,旨在通过实验教学、和谐课堂氛围营造、小组合作等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素养。同时,以实践与反思为双翼,锻造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担当,助力他们在化学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成长,成为具备高度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刘振中.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J].化学教与学,2022,(20):27-30.
[2] 肖军.化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优化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3(46):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