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走进小学美术欣赏课堂的实践探索
彭志慧
恩施市红土乡石灰窑小学 湖北恩施 445024
摘要:情境创设在小学美术欣赏课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本文从情境创设在小学美术欣赏课堂中的作用、创新策略和优化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丰富多样的情境创设方式,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游戏化教学的设计、跨学科知识的融合等,可以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提升美术欣赏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还需注重情境创设的针对性和连贯性,不断反思和优化教学实践,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审美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美术欣赏;创新策略
一、情境创设在小学美术欣赏课堂中的作用
情境创设在小学美术欣赏课堂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首先,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与美术作品紧密相关的情境,如再现作品创作时的历史背景、时代风貌、社会状况等,能够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中,主动探寻作品所蕴藏的深刻意蕴和丰富情感。这种沉浸式的欣赏体验,能够使学生获得较为深刻的美的感受和体验。
情境创设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学生身临其境地置身于特定的艺术情境中,能够获得更为直观、真切的感受,从而更好地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的内在美。富有感染力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心灵的对话,达到情感的交流和碰撞,真正实现对作品内涵的把握和升华,多样化的情境创设还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通过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情境,能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欣赏和解读美术作品,挖掘作品的多重内涵和价值,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带领学生领略更为广阔的艺术世界,感受更为丰厚的艺术滋养,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情境创设在小学美术欣赏课堂中的创新策略
为了充分发挥情境创设在小学美术欣赏课堂中的积极作用,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情境创设的策略和方法。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来创设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情境。譬如,在欣赏梵高的代表作《星夜》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梵高生平的纪录片,展现梵高所处的时代背景、艺术追求以及坎坷的人生经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梵高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内心世界,更加深刻地理解《星夜》这一杰作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魅力。在赏析莫奈的《睡莲》时,教师可以运用VR技术,让学生"走进"莫奈笔下的花园,与朦胧的睡莲、潺潺的流水近距离接触,仿佛置身于莫奈的印象派世界,体验何谓"移动的风景"。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寓教于乐的游戏化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美术欣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学习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战争与和平"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和平使者与战争煽动者,从不同视角体验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宝贵,在游戏互动中加深对《格尔尼卡》所蕴含的反战主题的理解,真切感悟和平的意义。在欣赏我国古代山水画时,教师可以开展"寻找最美画面"的比赛,鼓励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发现自己心目中最动人的意境和景致,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彼此的看法,在交流碰撞中拓宽审美视野、提升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大胆尝试跨学科的情境创设,将美术欣赏与其他学科知识巧妙结合,实现学科的融会贯通。在赏析徐悲鸿的《奔马》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入物理学的相关知识,讲解马奔跑时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帮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理解这幅作品中骏马矫健有力的动态美。在学习敦煌壁画时,教师可以引入历史、地理、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多维度地解读敦煌艺术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宗教内涵等,引导学生在丰富的背景知识中更加全面地领会敦煌壁画的独特魅力。
三、情境创设在小学美术欣赏课堂中的优化路径
小学美术欣赏课堂中的情境创设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持续改进,努力提升情境创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情境创设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面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恰如其分的情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创设相对简单、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情境,注重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美术作品的表象之美,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美、欣赏美。
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度创设一些较为复杂、抽象、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作品的内在,体味作品的深层内涵,感悟更高层次的艺术美,情境创设要注重连贯性和系统性,形成富有逻辑和层次的情境序列。教师要深入研读美术作品,挖掘作品的风格特点、情感基调、思想内核等,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学习情境。通过情境的有机串联和递进深入,引领学生逐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最终达到对作品整体把握、升华的境界。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不同美术作品之间情境的呼应和衔接,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关联,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系统完整的美术知识体系。
教师要树立发展性评价和反思意识,重视对情境创设效果的评估反思和及时优化。一方面,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反馈,既要看重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发展。通过发展性评价,教师可以准确诊断情境创设的得失,为下一步的教学优化提供可靠依据。另一方面,教师要勇于反思,善于总结,不断优化情境创设的策略和方法。通过专业引领下的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教师可以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在反复实践和探索中提升情境创设的专业水平,小学美术欣赏课堂情境创设的优化之路在于因材施教、重视连贯、坚持反思。教师要立足学情、精心设计,创设富有针对性、层次性、逻辑性的高质量学习情境;要注重评价反思,及时调适优化,不断增强情境创设的实际效果。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情境创设的独特功效,为学生打造沉浸式、多元化的美术学习体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结论:情境创设是小学美术欣赏课堂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情境创设的方式和内容,采取多媒体技术、游戏化教学、跨学科融合等策略,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情境创设的针对性和连贯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美术作品的特征来设计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感悟作品的内涵。通过不断反思和优化教学实践,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升情境创设的效果,为学生的审美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赵阳.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低段和中段课堂的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21.
[2]刘波.小学美术教学创设教学情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