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董瑶瑶
温州市龙湾区永强中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中渗透出生命教育,生物学科作为与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必须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将生物知识和生命教育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树立起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生命观念,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命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生命存在的意义,理解生活的真正含义,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树立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生命价值观。因此在生物课堂上进行生命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生命教育的基本目的
生命教育旨在引导学生珍惜生命,了解生命的独特性和珍贵性,学会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生命,珍惜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生命第一”的原则,并且经过生命教育达到提高生活品质,挖掘生命意义,珍爱生命的,实现人生价值的最终目的。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
高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学生需要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学习任务繁重,导致不少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不少学生因沉重的压力而导致产生轻生的想法,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惨痛的案例。但是目前的教育仍是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问题,评价标准的单一,教育目标的短板,让学生丧失了青春该有的活力,在这种环境当中,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避免学生因生命价值观念的偏差做出令人后悔一生的事情,此外,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还能够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三、高中生物与生命教育的联系
高中生物学是高中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并且是与生命关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教材中也有着对于生命观念的渗透。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通过对于学习生命的构成要素,体验生命的质,了解生命的特征,理解自然界中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异和相同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教材知识与生命教育的共同之处,并将生命教育贯穿到整个课堂,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循循渐进的教学方式,首先是认识生命,在加深到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通过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命从新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 领悟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自发地保护生命,尊重生命,增强环保意识,结合身边的例子来挖掘生命的内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教学策略
4.1知识联系实际,教学融入生活
生物学的核心是生命法则,生物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将生物学科的知识借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减少生物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感,增加与生命教育的联合性,提高教学质量。生物学科来自生命教育,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拉近与生命的关系,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2创设情境,触动情感
生命教育更多的是对心灵的教育,需要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情境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结合相关的视频,图片,真实案例等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立特定的情境,进行情感教育,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触动心底的真实感受,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加深学生对于生命的思考。特定的情境能够改变课堂的氛围,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4.3主题式教学,分组学习
课堂上,教师讲授学生接收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需要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主动思考生命,生物的知识,达到真正的生命教育。教师需要围绕课堂内容,设立明确的主题,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进行激烈地探讨,发散学生的思维,经过讨论,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生命的价值,达到文化教学与生命教育的融合。
4.4利用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教学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多媒体得进去使课堂不再是黑板粉笔字,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信息技术是现在最常用的教学手段,通过声音图像的渲染,能够使学生更加直接地体验生物知识,加深对于知识的印象。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只靠讲述,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学习了解,上课时间有限,教师一边板书一边教学,效率大大降低。多媒体的运用,使生物知识更加形象更加具体,更容易让生命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5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时,不能仅仅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要适当地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更加深入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他们对“生命”的认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对于生命教育的融入并不是很深刻,高中生对于生命的认识还不够透彻,心理压力很大,这也是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高中生物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缓解高中学习中的压力,体会生命的真谛,促进个性发展,顺利地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闫守轩.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Z].2010-03-01.
[3]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2014-04-2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刘恩山.生命观念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标志[J].生物学通报,2018,53(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