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段语文革命主题大单元教学的策略初探——以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
余佳
杭州市文渊小学
摘要:仔细研读过统编教材后就不难发现,各年段的教材中都出现了许多革命题材课文,且第一学段就有7篇,可见编者迫切希望学生能从小接触革命文化,学习革命精神,逐步建立对革命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提升文化自信。但由于此类课文的发生背景距离当代社会较远,学生很难体会其情境和情感,学习颇为费劲。基于此,笔者尝试将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进行重组、整合,以“红色故事卡”为载体引导低段学生深层次解读文本,挖掘此类文本语言表达、审美、思维等方面的教学价值,实现语文要素与学科与人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第一学段、革命主题、红色故事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是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并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统编教材共选入39篇革命题材类课文,第一学段就有7篇,可见编者认为学生打小就该学习革命文化,受到革命文化熏陶,从而汲取成长的精神食粮,增强文化自信。
一、审视:革命题材大单元教学现状
近几年,大单元教学是一种趋势,不少一线教师也专门设立了以革命题材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方案,活动形式虽丰富了不少,但由于此类课文的学习脱离时代背景,文本内容远离学生生活,革命人物具有时代烙印,学生理解起来颇为费劲。基于此,笔者萌生了想要深入探究低段革命主题大单元教学的念头,并尝试摸索出一些适合此学段学生学习革命题材课文的大单元教学策略。
1.研究课标教材,明晰课文编排
不少一线教师在备课时,都会仔细研读“新课标”和教材,笔者亦不例外。笔者经过反复研读“新课标”和低段语文教材,又根据革命题材课文在低段统编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制定出了表1。
表1 低段统编教材革命题材课文编排情况
从表1不难发现,编者十分重视在低段学生心中播下红色的种子,让他们从伟人身上汲取革命精神。同时,又由于低段学生年龄小,识字量较少,在理解课文关键词句时可能会存在障碍,需要教师借助语言、视频等多种媒介帮助学生理解并积累。
2.结合班内学情,重整单元设计
众所周知,“因材施教”是伟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教育原则,因此,笔者在表1的基础上,结合班内学情精心设计了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方案,具体见表2。
表2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从上表2不难发现,这四个子任务的设计都是循序渐进,有梯度的,其最终目标是为了达成“走进革命先辈,讲好革命故事”这一核心任务。同时,为了完成任务二,笔者以时间为线,重整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将《难忘的泼水节》放至最后,并以《八角楼上》和《朱德的扁担》为例,引导学生借助视频和课外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利用插图和关键词句理解故事内容,凭借拓展阅读和想象补白丰富人物形象。
3.前两课精细教,细化课时目标
笔者基于表2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为落实任务二,反复研究教材和教参,对其四篇课文进行归类,一起设计学习活动,且前两篇重在习得方法,能完整地讲故事,后两篇侧重运用方法自主学习,生动有趣地讲故事。
考虑到《八角楼上》和《朱德的扁担》描写的都是国家领导人在革命时期的事迹,故而笔者将这两篇课文放在一起教学。这两篇课文所描述的年代久远,学生不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很难体会文中“一根灯芯、清油灯、会师”等词的含义,因此笔者将核心任务确立为借助插图理解词语,并依据插图和词语绘制红色故事卡,以此练习讲故事,切实体会毛泽东和朱德的人物精神。
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笔者以《八角楼上》和《朱德的扁担》为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并在《刘胡兰》和《难忘的泼水节》两课中运用这些阅读方法,借助红色故事卡生动、有趣地讲好这两个红色故事,当一名合格的红领巾讲解员。
1.抓文章四要素,了解故事大概
笔者将三个学习活动的目标简单细化为抓住“四要素”了解故事大概、借关键词句和插图深入感知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绘制红色故事卡讲好故事(见图1)。
图1 《八角楼上》和《朱德的扁担》具体活动及目标
课前,笔者先让学生向家长请教“八角楼”和“井冈山”的地理位置,简单了解这两篇课文背后的时代背景。课上,笔者通过两个微课将课文所处时代以及为什么挑选毛主席在八角楼上工作的经历和朱德挑粮的原因向学生交代清楚了。如此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对文中的毛主席和朱德产生兴趣。接着,让学生从图2的“红色故事卡”中任选一种进行填写,理清故事脉络。(见图2)。
图2 红色故事卡模板
2.勾画关键词句,感知人物形象
众所周知,细节描写是许多作者凸显人物性格特征的惯用写法。因此,笔者尝试让学生对照课文插图找出描写周总理衣着打扮和动作的词句,品味周总理的心情;找出描写刘胡兰动作、语言、神情的词句,体味刘胡兰的豪情壮志。
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将自己有所感触的词句批注在图2的故事卡中,为之后的讲故事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为缩短故事与学生的时空差距,加深学生对人物内心情绪的感知,笔者精心设计了一连串的言语引导。
3.绘制故事卡片,当合格讲解员
在理清“四要素”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在故事卡中批注一些能让故事更生动、有趣的要点,如“神态”、“天气”、“穿着”等等。之后,笔者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当“八角楼/井冈山景点讲解员”的情境,让学生借助这张卡,将故事内容完整地讲述下来。最后,学生可对自己的演讲进行自评和互评,并根据总星数获得金牌、银牌、铜牌讲解员称号。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笔者发现,借助红色故事卡来讲述革命题材类课文,不仅能帮助低段学生消除故事本身所带来的空间差距,还能由此体会主人公身上所流露出来的精神品质,并通过谈话引导他们明白该如何将这些“红色精神”运用到当今社会中。
参考文献
[1]孙燕. 例谈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优化策略[J]. 小学语文教师, 2023(06)
[2]方蓉飞. “开放语文”理念下“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J]. 小学语文教师, 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