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背景下掐丝珐琅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任晓丽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第四小学
摘要:非遗进校园是将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学校教育中,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掐丝珐琅画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的传统工艺,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小学美术教师应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掐丝珐琅画的价值,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学习体验,辅助学生在美术欣赏中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鉴赏力、审美情趣,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就非遗进校园背景下掐丝珐琅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究。
关键词:非遗进校园;小学美术教学;掐丝珐琅画;应用探究
小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基础阶段,在非遗进校园的背景下掐丝珐琅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创造力、细心和耐心等素质,因此美术教学应当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和体验,激发小学生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进一步发展小学生的美术专长,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非遗进校园背景下掐丝珐琅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在此谈几点我的想法。
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非遗进校园掐丝珐琅画的教学工作时,应当充分挖掘掐丝珐琅画作品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丰富教学形式、设计多样有趣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作品的演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真正地调动小学生美术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活跃性与参与度,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与效果。
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讲授完六年级下册的《装饰画》后,可以自然地为小学生引入非遗作品掐丝珐琅画的讲解,先带领小学生在课堂上欣赏优美、独特的掐丝珐琅作品,接着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欣赏的掐丝珐琅画作品商讨可以进行演示的故事情境,每位小学生都参与创作,共同为掐丝珐琅画中的事物设计角色、名字、制定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然后小学生在课堂上、在小组中进行故事的情景演绎,美术教师适时地对学生们情景创作进行点评,予以鼓励,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嘉奖,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增强小学生学习掐丝珐琅画的兴趣。
在小学美术掐丝珐琅画的教学中运用真实的故事情境,可以辅助小学生真正走进非遗作品的世界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对话等方式,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美术欣赏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小学生对非遗的欣赏感悟能力,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促进课堂高效开展。
美术作为一门视觉性的艺术学科,掐丝珐琅画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与价值取向,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合理地使用互动教学设备、多媒体动画、网络影像图画等信息技术,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将多姿多彩的掐丝珐琅画充分向小学生进行展示,进一步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讲述五年级下册《花鸟画》时可以在多媒体图画展示中插入掐丝珐琅画作品,因为大多数小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掐丝珐琅画的了解相对陌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影像展示,将多姿多彩、文化气息浓厚的掐丝珐琅画通过动态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同时向同学们展示掐丝珐琅画中的颜色、构图、设计等图片,在形式多样、栩栩如生的掐丝珐琅画欣赏教学中,帮助小学生充分感悟美术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增强学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高效开展的工具,在发挥非遗掐丝珐琅画的欣赏价值、提升学生参与美术课堂积极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重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通过优化并创新教学模式辅助小学生身临其境、真切体悟美术的魅力,增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喜爱之情。
在非遗进校园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在掐丝珐琅画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展览欣赏的实践教学,采取实地考察、观察实物、动手创作等方式,让小学生亲自体验掐丝珐琅画非遗作品的艺术美,不断提升美术学习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讲授完三年级上册《多彩的民间艺术》后,在带领学生学习完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作品后,可以为学生提供简单的掐丝珐琅画的制作材料和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作品,可以从简单的线条练习开始,逐步引导学生绘制复杂的图案和填充颜色,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自己想要制作的掐丝珐琅画作品,可以引导小学生选择主题、构思图案和色彩搭配等,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让小学生体验掐丝珐琅画制作的过程。
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真实有效的实践教学,将课程内容与非遗传承相关联,学生能够更容易认识到所学的掐丝珐琅画的价值,这可以促使学生更积极地进行美术学习,进一步锻炼小学生的非遗鉴赏与感悟能力。
综上所述,非遗进校园背景下掐丝珐琅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积极创设艺术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实践体验教学等途径,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掐丝珐琅画的特点和魅力,辅助学生接触并了解更多类型的非遗作品,在观看、分析和欣赏中,使得小学生获得艺术家的灵感,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个性化表达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从而构建高质高效地美术智慧课堂。
参考文献:
[1]杨宇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美术教学课程的路径设计——兼谈非遗进校园的乡土教育成效[J].艺苑,2017(S1):82-84.
[2]焦杨.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的探索与实践[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8):249.
[3]王珂.基于校本非遗美术课程资源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探究—以《阳新布贴》教学为例[J].教育家,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