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创新运用
赵国秀
青海省西宁市五一学校 810000
摘要:在中学学科教育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通过科学组织数学课程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然而,从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还有许多学生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和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拖慢数学课程教学进度,也使得课程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最终也是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教师一味的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对学生来说虽然可以提高一时的效率,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觉数学课程学习枯燥乏味,其结果也是得不偿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仅仅是为了能够成功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而学习,这种教学无疑是缺少了生机与活力,只会使数学与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兴趣。要想有效地改善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来的,学会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实践应用知识,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的效果更好。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初中数学理论的东西比较多,如果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运用传统的、片面的数学教学方法,不仅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很难有效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为了有效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数学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数学教学方式上进行优化和创新,注重密切地与现实相结合,善于发掘数学教材中与生活相关的内容,为数学生活化教学提供更多的素材。
例如,教学“立体图形展开图”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一些空的纸盒子,在活动开始时,让学生将盒子按边角拆成一个平面形状,以此为素材给学生讲解立体图形展开图这一内容。接着,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自己带来的三棱柱、四棱锥、正方体、长方体等不同立体图形,使学生通过观看对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获得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将各种立体图形教具放入每一组,让组员在指定的时间里进行讨论,绘制出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在小组探索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可以学习借助集体讨论和合作的方式高效地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表现平台,让各小组将本组绘制的平面展开图展示分享出来。通过运用这一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中学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有效落实。尤其是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迅速、个性活跃,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用他们经常会接触到的有关事物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进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通过把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数据的分析”这一内容时,其中包含着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相关的知识,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带到课堂之外,从一个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中搜集资料,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认识。比如校园内各个区域的绿化建设都是不一样的,对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搜集操场上的绿地数量、树木数量和花盆数量,当学生把相关的绿化数据都收集整理出来后,计算出每个数据的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以学生的实践经历为参照,让学生了解进行数据分析的意义。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以校园门口的绿化为例,分析该从哪一部分开始实践?通过这一方式,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带入到现实的生活环境中,从而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知更加深刻。
三、作业练习生活化
作业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主要手段,也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以往的课程活动中,教师组织的作业训练主要依靠教科书中的习题,或是学校指定的辅助材料,这样的练习模式单一、内容乏味,仅能帮助学生记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应试技巧,却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以致用。针对这一问题,中学数学教师就可以把课外的数学作业和学生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吸收课堂上的数学知识。
比如,在上完“统计调查”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家庭用水量、用电量等进行调查。首先,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对每个月的生活用水和生活用电进行统计,接着把统计情况汇总起来,引导学生对整个班级家庭的用水用电的统计情况进行一个总体的统计,即做一次综合的调查。在学生统计的时候,教师不能只要求学生汇报统计调查的结果,也要让他们把统计调查的全过程都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理解统计调查这一方面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到这些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就需要教师用科学的方式来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数学学习、认识事物。
参考文献:
[1]杨文正. 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构建分析 [J]. 山西教育(教学), 2023, (10): 85-86.
[2]廖清州. 探究“双减”下初中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策略 [J]. 家长, 2023, (27): 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