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
孟林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实验小学
本文系市级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2023055
摘要:随着“双减”教育政策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是值得教师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将课程与思维导图整合、运用多媒体设备、强化游戏教学等丰富的教学模式,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路径。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随着现阶段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地更新和创新,教学的方式越来越丰富,教学的理念也更加符合现代化的教学标准,更加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这期间,教学产生了两方面的转变。首先第一点就是教学主体的转变,在以往的教学开展过程中。另一方面的转变就是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开展过程中,要积极地落实这两方面的转变,以更新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一、将课程与思维导图整合,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随着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增加,在课堂上遇到的知识和内容也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加丰富和复杂。在这方面,如果教师遵循一种典型的模式并制定一套例行程序,一个接一个地展示相关的知识点,一个接一个地取得突破,学生会感到所学内容太多,太复杂,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也将下降,学习效率和主动性也会受到严重损害。但是,如果当前介绍思维导图,将为学生提供更清晰的教学发展计划,并鼓励学生通过知识联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数学素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每个部分的不同知识点进行整合和分类,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来关注学生的认知思维,并鼓励学生思考。一方面,为了弄清相关知识,有必要先解释主题和基础,然后围绕知识的某个特定点进行移动和扩展。应该系统地整合和分类更复杂的数学知识,以使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另一方面,要扩展知识,应该弄清基础知识,然后与思维导图相结合,逐步扩展,以使特定知识组成的范围持续扩大,内容更加丰富,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使用网格图作为工具来允许学生用涂色的方法表示不同的分数,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网格图来呈现结果。一旦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有了准确而深入地理解,教师将继续使用网格图作为辅助工具,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也将使用网格图,以确定图形的基准和高度,并计算其长度。这不仅简化了教学困难,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强化游戏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现时代的小学生更加喜欢热闹,并且不喜欢墨守成规,对此巧妙且欢乐程度较高的游戏教学很是符合学生们的学习胃口,并且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充分活跃学生们的大脑,进而有效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生处于知识学习和成长的高速时期,只要他们自身对一件事有兴趣、有信心,那么他们的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很大提升,同时学习效果和印象也将会更加深刻,从而能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知识时,在讲到这一部分时就可以组织学生玩一玩拼图游戏,进而既能够促进学生的脑力思维的锻炼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空间能力、观察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增强,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就可以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进而教师再一一进行展示,最后由学生们评选出较为优秀的作品,同时还可以请这些小作者们讲一讲自己的灵感,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总之,双减背景下,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数学教学中尤为关键。思维始于实践,倘若切断思维与实践之间的联系,那么思维是很难得到发展的。小学作为教育的起始阶段,教师有必要从低年级就开始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开发,使学生在有机综合的教学情境中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转换为学习动力,实现良性循环。小学初段的教学工作开始逐渐向全面化靠拢,为了学生能够有效地适应教学强度,必须在根本上进行我们的教学基础的夯实工作,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知识的全方位运用,达到知识无偏差的理解运用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