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润课程”背景下 ——小班幼儿区域游戏规则意识培养的研究

摘要 【摘要】
DOI
作者唐蒙琦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3月第6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2024-03-2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亲润课程”背景下

                         ——小班幼儿区域游戏规则意识培养的研究

 

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浙光幼儿园 姓名:唐蒙琦 邮编:312000

【摘要】 “亲清润心 向光而行”亲润课程总目标是为培育“健康生活 知礼担当 好学善言 尚美悦创”全面发展的“浙光”儿童而积极践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学前教育的不断完善,小班幼儿的区域游戏规则意识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从而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过程,传统的教育设计方法、教育内容及教育思想等都较难适应现代小班幼儿的发展需要,本论文通过对小班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行为研究发现,孩子由于各方面发展不成熟,尚不能够自觉的遵守各项规则,经常会出现违反规则的行为和习惯。因此,本文以小班幼儿区域游戏规则意识的培养为研究主题,结合文献研究法和观察法,对小班幼儿区域游戏规则意识培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培育的主要设计方法和改进策略。在完善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通过亲润课程促进幼儿区域游戏规则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亲润课程 小班 区域游戏 规则意识

一、区域游戏的定义及特点

(一)区域游戏的定义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除了生活活动以外,区域游戏是占据时间最多、空间最大、物质材料最丰富的活动。华南师范大学的张博老师认为,“活动区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中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即活动区,让幼儿通过主动活动来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本研究认为,区域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中根据教师提供的区域环境与区域材料,幼儿自主选择、自主进行的游戏形式,是有教育意义的幼儿自主游戏活动。区域游戏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为幼儿创设和谐的活动环境,提供区域材料,既重视到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又重视到幼儿与周围的物体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六大类游戏在幼儿园中相应区域的设置,可以平衡课程中不同领域间的关系,也可以整合儿童发展的不同方面。各类游戏在内容上又有进一步的分类,并全面勾勒出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系统结构。

(二)区域游戏的特点

1、区域游戏中幼儿在假想的情境中反应周围现实和社会生活,模仿他人的行为,与伙伴或教师互动,使游戏具有社会性;

2、幼儿自愿的发起游戏,在区域游戏中幼儿能够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使他们能够建立适合于自己的发展模式,使游戏具有主动性;

3、区域游戏较多的依托于环境布置和游戏材料的准备,为幼儿提供特定的游戏气氛,区域游戏倡导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和教师相互作用,并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实现自主学习,获得自我发展,因此说区域游戏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

4、区域游戏中游戏材料的准备与游戏规则的设定都体现一定的教育目标。活动区是教师教育意图的客体化和物质化。幼儿在教师设置的活动环境下进行游戏。教师在教育视野下,根据观察到的幼儿区域游戏情况而选择是否参与、指导游戏,使得区域游戏具有内隐的教育性;

二、培养区域游戏规则意识对于小班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小班幼儿作为一个正处于规则意识培育关键期的特殊群体,他们规则意识的形成和成年人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对于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育应该有着其群体的特殊性,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皮亚杰曾经说过人类在遵守规则时往往是因为其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由于规则常常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并没有被人们内化为自觉遵守的规则和意识,按照这个理论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幼儿尊重规则,但却又会时常出现违规行为。所以,本文所谈及的小班幼儿的区域游戏规则意识培育主要指在浙光幼儿园“亲润课程”这个大环境中的培育探究。

(一)有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守规行为

小班幼儿区域游戏规则意识的培不仅可以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还可以改变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拖拖拉拉的习惯,帮助幼儿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保障

基于对规则意识的认识和体会,在实际中,适宜的区域游戏教育设计方法切入,让幼儿在游戏的欢乐中,有效的形成良好的游戏规则意识,进而对于其他方面的规则也能形成好的影响,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对这方面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也就变得很有必要。

三、小班幼儿区域游戏规则意识培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一)小班幼儿区域游戏规则意识的培育现状

在游戏活动环节中,规则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与保障。小班幼儿这个年龄阶段由于认知等各项心理机制发展的不成熟,容易受到其他环境的影响。比如:小朋友们正在进行集体早操活动,一个小朋友由于自制力较差,跑去操场玩滑滑梯,班里的其他小朋友看到后也会随着跑过去,教师如果去追其中一个就会造成更大的混乱。因此,对于此类现象如果教师只是利用活动本身的规则去被动的约束幼儿的行为可能起不到较好的效果。但是教师可以采用激励法,表扬法等设计方法去奖励表现良好的小朋友,通过榜样示范引起其他不自觉小朋友的注意,最终达到实现规则行为的目的。

  • 教师在对小班幼儿区域游戏规则意识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大部分幼儿园都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但是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对于小班幼儿区域游戏规则的约束而忽略其自由发展。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原因,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教师不能很好的组织幼儿,所以幼儿园在组织活动时大部分会制定硬性要求。但是这样一来,难免会忽略对于幼儿各方面机能发展的观察,没有针对性的对小班幼儿进行引导和教育,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幼儿身心的各项发展受到约束和制约,影响幼儿快乐,健康的成长,甚至会制约孩子以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改进措施

小班幼儿正处于认知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幼儿主要以模仿作为主要的学习手,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相关的研究中发现,通过榜样示范,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小班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同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表明,幼儿对于被老师表扬的行为有着强烈的模仿欲望,也会时常关注教师行为。因此,幼儿对于同伴的榜样示范也存在较强的模仿性。在日常的区域游戏活动中,通过几位教师的具体示范排队,让孩子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其中的秩序,这种设计方法不但可以让小班幼儿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行为规范,同时还增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因此,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多表扬幼儿,并肯定幼儿规范的行为,以此为表率激励小班幼儿规范行为的养成。

在游戏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制定规则,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加深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和规则意识的养成。当孩子出现错误或违反游戏规则的行为时,教师能够首先对幼儿进行询问,在慢慢的引导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明白其行为不合理的地方以及可能会造成的后果,这样孩子自己才可以慢慢的内化规则,才能主动地改正错误。因此,教师的专业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全面发展问题。所以,在培育孩子区域游戏规则意识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培养。

四、结语

小班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在此阶段对小班幼儿进行区域游戏规则意识培育,能够让小班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游戏规则,能容易内化游戏规则。对小班幼儿进行游戏规则意识的培育,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对幼儿以后的健康学习与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卞如. 巧用标记促进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J]. 知识文库, 2018(22):1.
  2. 车玉晶. 小规则大智慧谈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