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构建与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控制者,学生们只能被动接受、获取知识,而新课标要求老师以新理念为导向,主动转变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指导和辅助的作用,促使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三观。这也就对数学老师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标内涵,立足于当前实际做好以下几点,由此才能保障新课标正常进行。
DOI
作者周盼盼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构建与研究

周盼盼

颍泉区周棚街道办事处安营小学

摘要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控制者,学生们只能被动接受、获取知识,而新课标要求老师以新理念为导向,主动转变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指导和辅助的作用,促使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三观。这也就对数学老师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标内涵,立足于当前实际做好以下几点,由此才能保障新课标正常进行。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每日分层作业、每周讲题作业,每月单元整合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加快了教育事业的改革进程,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颠覆性改变,这对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程发展来说具有重大意义。笔者认为,要想小学数学课改正常推进,教学任务高效、精准完成,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在新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和《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为基准,围绕小学数学课程展开系统性探讨,促使数学老师对自己的任职角色有一个正确、深刻的认识。

、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

实践研究表明,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既能清楚了解“数学问题”的来源、“数学结论”的得出过程,更能使学生切身体验如何“做数学”。以商不变的性质为例,数学老师先让学生完成10/5、1 00/50、1 000/500这组计算,再对生成的结果进行观察对比,以得出商不变的性质结论。关于长度内容的教学,学生分不清什么是厘米、什么是分米,此时可让学生利用直尺标注出找1厘米、1分米,再引导学生测量数学书、铅笔等物品长度,使学生正确理解长度概念并获得直观的认知更感受。让学生亲身参与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可精准洞察数学知识变化规律,那么以后再遇到相似题目,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倘若采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由于不了解知识点的精髓,那么即便知识点有细微变动,学生就容易不知所措,也就难以得出正常的结果。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通过加深脑海印象,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培学生学习能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聚焦每日分层作业设计

有诗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在一点一滴中积累的;学生的数学表达也是在一丝一毫中磨炼的;学生的数学素养也是在日常学习中日积月累起来的。所以我们更注重每天的数学作业设计,在校领导的指导和全体数学老师的努力下,我们制定了“家庭口述单”“家庭学习单”,由于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我们根据每天的学习情况,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每天设计当天是“家庭口述单”。孔子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业需求,我们的口述单也得分层设计的,主要分为三大块,第一是基础类口述作业。比如学习了有余数除法后,可以让基础薄弱的同学复习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说一说7颗草莓,每2个摆一盘,如何摆,如何列式,每一个数字表示什么等等。第二是灵活类作业,还是拿有余数除法举例,灵活类作业可以让学生拿小棒摆一摆,1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边摆边说操作过程和解题思路,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第三类是拓展类(综合实践类),有余数除法例中一些思维拓展的题目可以让同学们来探究。( )÷8=( )……)余数最大可以填几,为什么?通过摆小棒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各部分的意义,说一说余数最大可以填几,还可以两人一小组进行反问、辩论等等。再比如,二年级下册学习数据分析整理时,可以让学生课下四人一小组实际进行调查,收集全班学生爱好的数据,可以是面对面提问也可以是问卷调查等形式。数据收集后再由小组成员一人唱票一人记录,其他两名进行分析。不限制具体的操作步骤,由学生自己组织操作进行,一开始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由小组内讨论解决。通过每日的分层作业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作业,激发薄弱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能力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发展数学思维。

、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方式

在新理念、新课标、新要求的指导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被重新审视,不要一味强调“权威服从”,而是朝着“指导参与”方向演变,这就意味着老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探究新知识,并通过深入交流共同解决学习难题,从而实现学习成绩的整体性提升。具体来讲,数学老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营造出欢快、愉悦的课堂氛围。值得一提是,老师要巧妙设计每个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将整堂课的知识点串联一起,通过抛砖引玉、逐层深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点,还能加深旧知识点印象。比如,在讲解循环小数这堂课时,老师先设计一个口算,通过开火车式重复回答,让学生发现答题特点,然后再设计 2÷3的口算,让学生大胆说出其特点,并由此提出循环小数的概念,最后再设置相似例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完成练习计算。总之,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要正视自己的引导者身份,通过及时点拨和科学指导促使学生完成探究式学习,并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答疑解惑中去。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积极响应新课标要求,全面推行新教学模式,不再是老师占据课堂核心位置,而是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自主探究新事物,并通过分组合作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具体来讲,数学老师在讲解新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再通过仔细观察、分组交流、归纳整理提出问题,最后再由学生自主探究出问题解决方法。比如,在讲解除数是小数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将除数56写成5.6,并问学生“下一步该怎么办”,学生们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讲出自己的想法,一些学生认为直接算就可以,一些学生认为要将除数改为整数,而一些学生则认为要将被除数改为整数。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数学老师可要求学生自行验证下,并让学生互相交流操作过程,看看在验证过程中碰到了哪些问题、获得的结果是否准确。经学生们的大胆猜测、检验计算后发现,正确做法是先将除数变为整数,再按照商不变的 原理变被除数,最后算出答案。学生们自主思考并主动探究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可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到知识点,真正做到“娱乐教学”。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认可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重大作用,因此更容易完成教学任务、取得理想学习效果。所以,基于新课标背景下,老师要将更多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并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好习惯,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事业只有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才能实现宏伟战略目标,这也就需要授课老师树立新教学理念,并主动迎合课改要求对当前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调整。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老师要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与持续创新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有序开展。另外,新课标的制定与实施也对老师的业务能力、职业素养提出了高要求,唯有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更新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郑华恒.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 人民教育,2022,(17):79.

[2]陈丽英.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6):133-135.

[3]汪继光.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几点思考[J]. 科技风,2020,(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