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研究

摘要 【摘要】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当前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通过深入分析活动开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障碍,提出了有效开展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建议。研究指出,要进一步提升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成效,需要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设计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并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本文对于推动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发展、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DOI
作者张琴
机构地区
出处《中国教师》2024年12期
出版日期2024-06-2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研究

 

张琴

竹山县城关镇明清小学 442200

 

摘要: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当前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通过深入分析活动开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障碍,提出了有效开展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建议。研究指出,要进一步提升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成效,需要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设计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并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本文对于推动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发展、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策略研究

 

一、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分析

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近年来,教育部门和广大小学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在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普遍将其纳入学校德育工作总体规划,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学校领导重视将社会实践活动列入德育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并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活动形式多样通过参观游览、志愿服务、研学旅行、劳动实践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德育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加强校内外资源整合与校外教育单位、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宽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渠道,丰富了活动内容。

通过广泛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学校和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开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德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不强,内容设计脱离学生实际,难以调动学生兴趣,参与的自觉性不高三是活动流于形式,存在重体验轻思考、重过程轻总结的倾向,实践体验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生活结合不紧密。四是活动的组织管理不够规范,缺乏科学系统的活动方案、安全预案和考核评价标准,活动的计划性、连续性、安全性有待加强。

 

二、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主要障碍

纵观当前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总体情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诸多障碍和挑战,当前少数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真正树立起"社会是最大的课堂"的理念,认为德育就是课堂说教,实践活动不过是锦上添花,对其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缺乏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部分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缺乏组织协调经验,开展实践活动的信心和能力有待提升。还有些教师认为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费时费力、风险系数高,存在畏难情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动力不足。种种认识上的偏差和不足,影响了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当前,不少学校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存在重形式轻内涵、重娱乐轻教育、重体验轻反思等问题。活动内容与德育目标联系不紧密,缺乏系统规划,难以形成育人合力;活动形式单一,趣味性和吸引力不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高;活动评价流于表面,对学生参与实践、体验收获的反馈总结不够,实践效果难以巩固提升。

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充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但目前许多学校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经费投入不足,活动开支捉襟见肘;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安全风险防控不到位,安全责任认定和事故处理机制不健全;校内外合作机制不畅,缺乏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这些保障机制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是推动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当前许多学校在这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评价主体单一,缺少学生、家长等参与;评价方式单一,过于注重结果、忽视过程;评价内容单一,过于强调德育目标的达成,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评价反馈不及时,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改进工作。

 

三、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探究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将社会实践活动摆在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规划。成立由分管校长牵头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定社会实践总体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全过程管理。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筹措活动经费。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强化师生安全教育和责任落实。做好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校实际,精心设计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主题设计要突出思想性和针对性,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内容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拓展学生视野,注重在实践体验中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珍惜资源、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

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优势,与各方密切配合、整合资源,共同搭建德育社会实践平台。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科技场馆等,开发德育实践基地,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场所和项目支持。积极争取校友、家长、社区力量参与,通过讲座、沙龙、义工等形式为实践活动赋能增效。借助新媒体拓宽活动参与面,通过网上展示、交流、点评等,促进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管理,引导学生明确实践目标、制定周密计划、如实记录体验、及时总结反思,在实践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改进活动评价方式,突出德育实效性,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案,采取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体验和心得收获,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争先创优、提升自我。

 

结论: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当前活动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并从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设计活动、整合校内外资源、强化过程管理、完善评价激励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策略建议。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定能不断拓展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切实增强实践育人实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金燕娇.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13):226.

[2]黄志敏.浅析小学德育的有效开展[J].新课程研究2019(10):44-45.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