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整体阅读课程
全面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邯郸市邯山区七贤小学 张秋琨
摘 要:阅读素养是学生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通过阅读课程的整体构建,有效打通课内外之间、学科之间壁垒,提升阅读量,增强阅读积累,积极探索整体阅读课程的实施路径,全面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关键词:整体阅读 课程 阅读素养
阅读素养是人的终身发展所必须的关键品格和重要能力。小学阶段是阅读素养培养的最佳时期。我校在推进学生阅读素养提升方面做出过一些有益的尝试:如每学期推荐课外阅读必读书目,并纳入期末检测;学校开展了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开设了阅读指导课等。与此同时,也长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教师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阅读兴趣的激发;二是语文阅读教学以单篇课文教学为主,耗时费力,缺乏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有效整合;三是课外阅读流于形式,缺乏具体的指导策略等。为进一步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全面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我们经过充分的讨论和修订,《“推进整体阅读,提升阅读素养”的实施方案(试行)》正式在全校下发,并举行了课程启动仪式。整体阅读课程在学校全面启动。
整体阅读课程是以“整体构建、整体参与、整体推进、整体
评价”为原则,打通学科之间、教材之间、课时之间、课内外之间的壁垒,实现“整体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目标,为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奠基。在具体课程中,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是实现小学阶段阅读量累计450万字以上。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其中低段不低于30万字;中段不低于120万字;高段不低于300万字。通过大量的校内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是营造多元化的校内外阅读环境。一是拓展阅读空间:充分利用校园、走廊、图书馆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场所 ;二是开展“阅读教室”创建,从教室的文化建设、班风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打造班级阅读特色。三是组织图书漂流、书虫市场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做到常态化、特色化;四是与家长、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营造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三是建设各具特色的阅读校本课程和教师微课程。包括经典诵读、名著导读、话题阅读、对比阅读等,体现教师对推进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四是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变革。采用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等教学方式,合理设置长短课时,在确保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整编教材,整合课时,节约教材中的阅读教学时间,为大量阅读提供保障。发展指向阅读的写作,实现阅读与写作的相互促进。
五是推动各学科教师对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视和培养。
我们的“整体阅读课程”课程由三个部分组成:
以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对选文内容、练习内容、习作内容、活动内容及课外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进行重构、统整、有效的融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二、自主读写课推进课外阅读,增加读写积累。
低段的自主读写课以儿童诵读、图画书阅读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中段的自主读写课以整本书阅读、主题交流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写方法;高段的自主读写课以名著阅读、话题探究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写习惯。
三、学科阅读课拓宽学科视野,丰富阅读体验。
学科阅读课是学科教师在单元教学后开展的阅读延伸活动。以教材为依托,通过补充相关的阅读素材和阅读书目,组织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开拓学科知识学习的宽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整体课程启动前后,学校结合校情选准切入点,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开展了各种富有实效的校本实践探索。老师们从思考开始走向实践,撬动了传统语文课堂向大容量、大阅读的语文课程的转变。
一年级组进一步提升教师课程开发意识。小古文诵读课、张成语接龙课、诗词课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教师微课程初步形成;二年级组强化学习力度,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研究能力,开发了绘本阅读、名家经典阅读、群文阅读、名著导读等不同形式的阅读指导课;三年级组以《我的校园我的家》等主题开展课程整合项目学习,将语文、英语的、数学、美术、音乐学科中的教学内容与校园生活的真实任务情境相结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四年级组将整体阅读推进与学校经典诵读特色、童化写作课程相结合,开设“阅读银行”,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五年级组在学习韩兴娥海量阅读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悦读悦写课程”,开发了“教材教学+课外教材课内精读教学+共读书目教学”的课堂学习流程;六年级组初步形成了基础课程+阅读成长课程+主题活动的形式,教师自主开发语文拓展阅读读本,提倡多识字、早识字,为大量阅读奠定基础。
整体阅读的实施,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为学生终身发展所做的有益尝试。我们欣喜的看到了这样几个变化:
一是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老师们能够将整体阅读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之间相互打通、相互补充;能够将整体阅读与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学生活动整合推进,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
二是教师发展层次的提升。整体阅读实施以来,一批优秀教师找到了自己专业发展的新平台。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分享经验;新教师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西游故事课》《电影写作课》《读论语 学成语》等一批教师自主开发的阅读微课程,彰显了鲜活的生命力。
三是语文课堂的深刻变化。课堂容量变大。语文课上不在是一篇课文从头讲到尾,而是由一篇课文拓展到相关的多篇文章,或者是相关的诗词文赋、知识百科,课堂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大大增加。
课堂空间变大。除了课堂的40分钟精讲内容,教师还会适度拓展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或者是整本书的阅读,把学习的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
整体阅读的推进虽然刚刚开始,问题重重,但是我们迈出了艰难地第一步。“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我们会在不断的研究、思考和实践中途中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