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奎
仁寿县文宫镇元通初级中学校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相关教育部门已经开始着手新课改的落实,逐渐推广到了各个学校,对中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已经提上了教育日程。对于中学生的篮球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体育篮球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需要培养中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提高篮球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现如今我国很多中学很难找到培养学生篮球兴趣和推进体育课程的正确方法,必须要进行方法的创新。本文通过对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行讨论。
关键词: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有效开展
前言:篮球是一项深受初中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行篮球运动与篮球训练,能够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宣泄他们的消极情绪。然而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开展体育运动,甚至篮球对于中学生来说比较困难,长大以后再进行学习也来得及,其实不然,运动是要从小进行教育和教导,必须要加强对中学生的体育运动教育,但是现如今很多学校都缺乏对篮球的重视力度,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学习篮球。另外练习篮球需要时间,我国中学生需要学习文化课,这就不能够完完全全的开展篮球课程。
一、科学制定目标,明确教学方向
教学目标是实际教学的方向和基础,教学目标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学生学习成果等方面具有直接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篮球训练,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体育能力和篮球能力,从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同时,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师也要明确学生年龄阶段和学生性格特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目标,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对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要求。例如,“篮球”一课中,围绕篮球技能、基础理论知识等内容展开。教师在设计“篮球”的教学目标时,首先要结合新课程目标“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性格特点、年龄特点等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设立,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将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利用体育游戏,激发积极态度
通过制定体育游戏计划,确保学生在篮球训练的最后阶段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这一方案旨在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在训练结束时能够感受到积极的情绪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对篮球训练的积极态度。游戏计划应结合训练内容,既能够巩固学生在训练中获得的技能,又能够为他们提供一种轻松、有趣的活动方式。通过深入探讨这些游戏如何影响学生对篮球训练的态度和动力,可以揭示游戏在训练结束时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潜在影响,从而为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三、应用分层教学,锻炼相关技巧
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想要应用分层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先对班级内的男女学生进行分类,男女之间天然存在着力量的差异,根据性别分组能够保障每个学生都先进入课堂中。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观察学生的具体状态,了解哪些学生喜欢篮球运动,哪些学生篮球技能较好,哪些学生基础有所欠缺。教师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篮球运动的环节当中来,也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提升自己的篮球技术和身体素质。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内学生水平层次的不同,将篮球技术好和篮球技术有问题的学生分为一组,三个组为一大组,六个人互相帮助,互相锻炼,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学生们在结对帮扶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篮球素养,锻炼篮球相关技巧,还能够让学生通过比赛的方式将所学习到的技巧类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强化相关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对于篮球学习的兴趣爱好。教师如果一味的只讲述理论课知识内容,或是让学生独自进行锻炼会让学生认为篮球是一项孤立的单人运动,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丧失对于篮球学习的兴趣爱好。而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将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团结在一起,还能够形成互相带动,互相促进的的作用。有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带领整个班级的同学都能够提升自己的篮球水平。
总之,篮球运动作为一项普遍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在初中体育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许多学生在篮球战术意识方面存在欠缺,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整体技能水平。篮球战术意识是指学生在比赛中能够准确判断形势、做出正确决策并有效运用战术的能力。且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许多学生在比赛中常常表现出迟钝、固守和缺乏主动性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篮球战术意识成为教师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篮球战术知识,并能够在比赛中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威.融合快乐体育教学理念,探析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打造路径[J].新课程,2021(25):195.
[2]韩包深.基于游戏的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分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06):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