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鲁彩君
江苏省射阳县实验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思想,更是学生未来生活中必备的数学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机械地传授知识。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围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展开深入探讨,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一、进行趣味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的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球、积木或扑克牌等教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练习加减法。这样的练习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还能培养他们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乘法接龙”的游戏,让学生依次说出下一个乘数的答案,直到说错为止。这样的游戏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记忆乘法口诀,还能培养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通过趣味性的练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还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问题探究是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 “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分数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分数加减法应该如何计算?”引导学生探究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技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学问题,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数学建模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实际生活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例如,在学习“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面积,如地砖、窗户等。通过将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形状的面积计算方法,并比较它们的优劣。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总之,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并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借助数形结合,提高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通过将数字和形状相结合,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中的“比例”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教师可以画两个相似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它们对应边长的比例关系。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直观想象能力。
数形结合的方法在小学数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图形,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通过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强化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加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来实现这一目标。
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了统计图表、数据整理和分析等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作业,以帮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表达的基本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班级学生身高情况统计”的作业,让学生收集班级内同学身高数据,并利用图表形式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这一作业,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表达数据,培养他们的数据意识和数据分析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分析技巧,培养其核心素养。例如,设计一个“家庭每月用电量统计”的作业,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并分析数据,提出合理建议。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还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将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关键。通过趣味性练习、问题探究、结合实际生活、数形结合和优化作业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建模思想、直观想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秀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新课程,2021,(44):50.
[2]祁国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3):86-88.
[3]王玲玲.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J].读写算,2023,(1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