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优化教学策略实现数学创新教学

摘要 【摘要】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视基础,忽视实践,导致师生互动少,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创新教学逐渐走入课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种教学理念提倡教师尊重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保证他们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创新教学放到重要位置,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教学设计,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权,让他们在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DOI
作者杨瑛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3期
出版日期2023-06-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注重优化教学策略实现数学创新教学

杨瑛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第四小学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视基础,忽视实践,导致师生互动少,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创新教学逐渐走入课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种教学理念提倡教师尊重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保证他们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创新教学放到重要位置,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教学设计,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权,让他们在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学模式得到了不断创新和完善,数学教师也在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教学氛围过于枯燥,没有重视和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难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课堂上缺少足够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无法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生心智并没有完全发育,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必要。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具有很强的新奇感,思维跳跃且喜欢动手实践,而且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天马行空,喜欢思考。但小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较弱,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时,如果缺少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那么学生很有可能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也很难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主动思考,充分挖掘自身的数学学习潜能,促使思维保持高度活跃,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通过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迁移性学习,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逐渐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这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满足时代发展要求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破,社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正处于意识培养的关键阶段,通过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将小学数学作为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载体。教师通过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够让学生在今后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横向思考,打下创新基础

想象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能够帮助小学生和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现象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横向思考的过程,通过横向思考可以有效联通学生的思维以及数学知识和经验本身,让学生的创新思考有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会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有利条件帮助学生唤醒已有的数学学习记忆,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通过横向思考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创新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整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形式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传统“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1. 以学生为主体,打造翻转课堂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教师的“教”为核心,学生随教而学,在课堂上出现了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的情况。为了改变课堂氛围,教师要调整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模式。网络可以改变当前的教育格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学定教,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正式开始教学前,教师需要整理教学重点,并将其录制成微视频,利用智能学习系统进行发布,引导学生高效地完成课前预习。在学生学习微课的过程中,系统会根据大数据自动统计观看人数、答题用时、问题详情等,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备课和教学时就会更有针对性,从而能优化课堂教学。教师还可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电子导学案,把课堂教学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对照导学案自主学习。在重难点知识处,教师可用超链接的形式把相关微课引入其中,以避免对一些简单问题进行长时间的讲解,将更多的教学时间放在共性问题的解决和个性问题的探究上,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在预习中遇到困难,通过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时,可以点击链接进入到相关微课中,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1. 适时形象直观,化解教学难点

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未形成,在数学学习中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很难透彻理解。此时,教师可寻求信息技术的帮助,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相结合的特点,化静态的数学知识为动态化呈现,化平面呈现为立体呈现,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结束语

数学创新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选择他们喜欢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不断增强学习动力。教师还要制定系统化的教学方案,不断优化教学结构,拓宽教学范畴,构建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学能力,促使其综合素养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丽丽.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J].考试周刊2021(A2):67—69.

2】雷小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研究J].学周刊2021(08):7-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