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基于新课程标准发展背景进行全面化分析发现,当前阶段重点教育发展目标在于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质修养,帮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模式中完成多项学习发展目标。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阶段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特点背景。为了全面推动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教师可以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设计更加深入、全面的教学方案以及校本课程,以此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性的教学策略,促进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推动实现综合教育发展目标。
DOI
作者张一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37卷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紫东路小学  张一  450004

摘要:基于新课程标准发展背景进行全面化分析发现,当前阶段重点教育发展目标在于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质修养,帮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模式中完成多项学习发展目标。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阶段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特点背景。为了全面推动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教师可以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设计更加深入、全面的教学方案以及校本课程,以此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性的教学策略,促进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推动实现综合教育发展目标。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1校本课程开发概述

1.1内涵

体育校本课程是以国家、地方制定的体育教学课程基本精神为主要指导,以本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发展现实为前提,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的多样性的体育教学课程,其目的在于满足学生体育运动需求,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相较于其他课程,体育校本课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即在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家长、学生甚至社会成员等育人主体都可以广泛参与其中,发挥其集体能动性和创造力,开发出符合教育现实的高质量的体育校本课程,进一步提高其教学实效。

1.2意义

1.2.1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有效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因地理环境、历史人文、风俗人情等方面的不同情况,不同地区小学的办学理念和人文内涵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在小学体育课程教育中同样如此,如若忽视这一教育现实,而采用统一的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标准等进行教学,将无益于学生体育运动的发展。而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地方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寻求小学的体育教育同国家政策、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内容的共通点,进而优化小学的教学资源,提高体育的教学特色,深化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提高小学体育教育实效。

1.2.2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大多从本地的历史文化、社会风情等角度出发,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既能深化学生对地区文明的了解认知,还能提高学生对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实效。小学体育校本课程是小学体育课程的必要补充,其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较强,能够很好地贴合当前学生的发展个性,满足其发展需求,进而培育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内驱动力,进而提高其体育运动实效。

2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首先,坚持学生导向原则。课程设计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紧紧围绕学生的个性特点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同时还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坚持教师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教学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其对课程的实施情况最为清楚,因此,在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当坚持教师主体性原则,由教师主导展开课程内容的设计,同时还要加强同学校主管部门、家长等育人主体的联系,发挥其积极作用,开发出完善的体育校本课程。再次,坚持实践性原则。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从学校的发展现实出发,根据本校的教学资源、办学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开发设计;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特色的优势项目,丰富教育资源优势,为学生展开具有特色的地方校本课程教学。

3“双减”下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策略

3.1加强保障建设

首先,加强资金投入。当前体育课程的教学开展、课程开发、项目的展开等等都需要足够的财力支持,而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拨款,因此,政府应当加大这一财政的支持力度,确保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得以有序推进。其次,任何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包括体育器材、体育场地等物质资源的支持,因此,小学的领导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小学体育教学以及体育设备的重要性,加大在此方面的投入力度,增加设备数量,提高设备性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

3.2完善课程建设

3.2.1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设定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需求进行差异化的设定,西安市莲湖区庆安小学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体成长规律、性别差异、个性爱好等方面因素,分段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在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引领下,努力培养出悦纳自我、尊重他人、身强体健、生活健康、心中有爱、眼中有人、乐学善思的学子,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全面成长,以最佳的生命状态迎接未来,改变未来。

3.2.2改善课程内容

首先,丰富课程内容。当前,多元化是现代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特征,小学体育课程应当更体现出这一教育特征,庆安小学《水滴乐学》校本课程基于健康、文明、乐学、善思的课程目标和核心素养基础上,设计出“乐动”体育课程,通过乐动课堂、乐动社团、乐动赛事等多种形式的运动,切实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学校加快教材的开发建设,组织教师以及专业学者共同编写体育教材,在符合国家相关体育课程精神的基础上融入地域性文化特色,提高其课程的针对性和地域性。

3.2.3优化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实现其体育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课程实施能否科学合理开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教学实效,因此,在小学体育课程开发中应当不断优化课程实施。在排课方面,学校教导处应当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在符合教师、学生、课程内容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排课计划。在选课方面,教导处应当在课程开课前一周公布校本课程列表以及相关信息,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

3.2.4完善课程评价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应当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以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目标为准绳,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首先,转变评价思想。教师应当摒弃原先“唯成绩”论的评价思想,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和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创新评价方式。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将评价贯彻落实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通过游艺性评价、观察评价、等级评价、展示或比赛评价、书面测评、口头测评等多种方式客观评价学生学习的表现,并将成绩纳入学生的成长档案,充分发挥不同评价方法的特点和优势,多角度评定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帮助教师优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3.3加强队伍建设

首先,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教师应当认识到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开发出符合学生发展现实的体育校本课程,并在推行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对校本课程进行优化调整,推进校本课程的发展。其次,积极借助外来力量。教师的能力有限,仅靠教师自身的力量无法有效提高课程开发的质量,因此,应当加快同多方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和指导方针来加强对地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作用,推动校本课程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应当加强同行业专家的交流与合作,邀请其参与体育课程的建设,提高课程开发建设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同时,还可以加强同家长、学生等多方的交流与合作,集思广益,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有力的借鉴和帮助。

4结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自由好动,对体育课程的多元化、个性化有着强烈的需求,而增添地方校本课程能够有效满足学生这一个性化的需求。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地方政府和学校应当加快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生提供具有特色的高质量体育课程。

参考文献

[1]周晓明.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J].健与美,2022,(04):137-139.

[2]钟瑜.小学多元化体育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J].第二课堂(D),2021,(11):71-72.

[3]胡祎.浅析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07):97-98.

[4]秦银桂.小学多元化体育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1,(02):40-4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