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法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深远影响,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强国具有战略意义。初等教育是小学生成长的初级阶段,这对他们的三观都有重要影响,所以,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十分重要。如今,许多小学教育者已经意识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如何提高德育效率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DOI
作者林珊虹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道法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林珊虹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聚书小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深远影响,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强国具有战略意义。初等教育是小学生成长的初级阶段,这对他们的三观都有重要影响,所以,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十分重要。如今,许多小学教育者已经意识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如何提高德育效率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在教育事业不断改革的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然而人们对小学道德与法治也越来越了解。因此,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行远大的理想追求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察农村地区在教育资源、教学环境、学生心理状态、学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点,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对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造成的阻碍,以此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帮助农村地区的小学生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

1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促进思政教育进步

现实生活中,道德与法治内容需要与具体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渗透于学生之中。从学科的特殊性角度来看,为了促进新课程的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手段、风格都要予以改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以更好地塑造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详细说来,教学方法的转变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教师在以多媒体为教学媒介的同时,将新时代互联网的发展特点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结合,利用多媒体动画对教学内容进行解读,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中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另外,教师也可以将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小事情运用于课堂教学,将教学内容相结合,对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进行基本认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思想和法制价值。开展实践活动是小学德育与法治教育的重要选择。通过将实践活动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使小学生充实人生阅历,加深思想道德观念。从小学道德和法治体系来看,教师需要把教学内容扩展到课外实践活动,把小学德育与法治课程的主题与其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开展相关的调查和体验活动,让小学生能够感知和体验自己参与的教学内容,从而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意义。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部分教师在德育和法学教育过程中采用相对枯燥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听学生的,这一纯理论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难于培养道德与法治的精神,另外,这种形式的教学也会造成课堂气氛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长远来看,学生对道德和法治教育的热情将会下降,一些学生甚至有反抗心理。简单地说,单一的教学方式会导致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低效,难以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现实生活中,道德与法治内容需要与具体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渗透于学生之中。从学科的特殊性角度来看,为了促进新课程的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手段、风格都要予以改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以更好地塑造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详细说来,教学方法的转变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教师在以多媒体为教学媒介的同时,将新时代互联网的发展特点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结合,利用多媒体动画对教学内容进行解读,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中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另外,教师也可以将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小事情运用于课堂教学,将教学内容相结合,对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进行基本认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思想和法制价值。

3创设教学情境

道德与法治教师虽然采用了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了小学生的积极性,然而教师依然没有改变以往的知识讲解方式。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这不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学生也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主体意识不强。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了各种复杂的知识点,学生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教材讲解作为重点,却没有重视学生是否理解了相关知识。我国在不断推进新课改的同时,教师应当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打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发展和进步。小学道德与法治隶属于人文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日常教学中进行针对性教学。一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交互式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并协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其次,教师还应在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认清学生思想上的困难与障碍,从现实出发,改变教学策略,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深刻认识自我与社会,形成正确的发展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在农村地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教育资源匮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学生学习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展开自主学习、拓展探究、交流讨论、分层训练、课后实践等多种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深度,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贾俊芝. 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1):82-84.

[2]郭宏岩. 浅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1):144-146.

[3]李志春. 浅议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运用情境化教学[J]. 学周刊,2022,(35):151-15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