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初中音乐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实施

摘要 【摘要】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初中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教学实施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初中音乐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实施两方面出发,探讨如何基于立德树人目标进行有效的音乐教学。
DOI
作者杜海燕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13期
出版日期2024-07-2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基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初中音乐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实施

杜海燕  

江苏省阜宁县明达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初中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教学实施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初中音乐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实施两方面出发,探讨如何基于立德树人目标进行有效的音乐教学。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音乐;课程内容;教学实施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初中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其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实施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基于立德树人目标,科学选择初中音乐课程内容,并探讨有效的教学实施策略。

1情境化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情境化教学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生动的音乐情境,将学生引入音乐作品所描绘的世界,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背后的情感和意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了实施情境化教学,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准备。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述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或历史背景,为学生构建一个丰富的情境。例如,在教授古典音乐作品时,可以介绍作曲家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这样,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就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心灵震撼。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来增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通过展示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图片或短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在实施情境化教学时,教师还应注意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实践性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实施

实践性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和体验音乐的魅力,不仅提升了音乐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高度契合,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性教学的核心在于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合唱团、乐团等音乐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需要与其他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演绎。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实践性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作品注入新的元素和内涵。这种创新过程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了保障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指导工作。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音乐实践活动。其次,教师要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最后,教师还要对活动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后续的教学实践。

3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强大的德育工具。通过音乐教学,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紧密相连。首先,音乐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分析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例如,在教授一些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歌曲中所传达的正义、勇敢、友爱等价值观,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其次,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能够触动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情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此外,音乐教学还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合唱团、乐团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与其他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演绎。这种合作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增强他们的道德责任感。为了实现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德育能力。教师应该深入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道德内涵,掌握有效的德育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的道德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初中音乐教学,需要科学选择课程内容,并注重教学实施的策略性。通过民族音乐与文化的传承、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的选择以及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合,可以丰富音乐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创新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慧敏. 通过鉴赏课教学促进初中生的乐感发展[J]. 学园, 2024, 17 (19): 113-115.

[2]樊玲利.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课程思政理念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实践探究[D]. 成都大学, 2024.

[3]林怡. “课程思政导向下江西红色歌曲在初中音乐课堂的运用[J]. 大众文艺, 2024, (11): 92-94.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