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黄英华
仁寿县珠嘉镇三溪九年制学校
摘要:在新课改和时代要求的背景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传统理念下采取的一系列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这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模式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历史教学中来,需要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真正理解历史学核心素养,使学生发展成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具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初中生。
关键词:新课改;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在教学中,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这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创新、完善,致力于提高学生历史学核心素养教育中来。基于此,初中历史教育过程中应跟随教育改革脚步,开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在平时的教学中将核心素养全面的渗透到教学工作中。
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离不开互动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当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建立比较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参与课堂讨论。同时在学生进行作答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升学生在历史课堂的自信心以及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当中组建互助小组,鼓励学生一同发展,一同进步,一同提升历史学习效率。
比如说,进行《远古的传说》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在本节课进行翻转课堂,指定一个小组共同完成翻转课堂的课堂准备。在教授这一课时,教师安排这个小组到讲台上对底下的学生进行课程教授,让教师坐在台下纠正学生翻转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在简述翻转课程之后,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开展生活教学,创新课堂导入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知识讲解环节,而对课堂导入环节认识较为浅薄,认为该环节对学生学习并未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实际上,针对历史知识的晦涩和复杂,良好的课堂导入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应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创新课堂导入方法,利用生活元素设计课堂导入内容,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
比如说,进行《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教学时,该部分知识涉及秦朝末年的事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内容设计时,教师可利用秦朝末年记录性视频作为导入内容,促使学生对秦末时期的事件形成初步认知,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当时农民会进行起义呢?”这一问题具有强烈的探究性,对于好奇心较重的学生而言,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便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杂交的有关知识,意识到杂交实验对生活产生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三、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教师技能
在这个时代,教师也需要活到老学到老,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更是需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仅要尽快熟练掌握历史学科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还要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和指导经验。例如,举行新老教师一对一拜师活动,每个新教师配备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前辈,指导其备课、上课、进行教育和教研活动。新任教师每周至少要听两次老教师上课,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做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的缺点。此外,还可开展年轻教师的班级竞赛等活动,目的是提高新教师的专业能力,将实际教学工作和在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尽快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还可以让年轻教师在网上观摩知名教师的课程,与同一组其他教师讨论学习,积极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各种教育和研究活动,利用一切资源,从各方面提高他们的能力。教师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除了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外,还必须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自己有一桶水,才能教学生一碗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进行因材施教,合理安排目标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基础等具体情况设立有个性的教学方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出发,设计出教学难度、深度和广度都适合其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由于落后地区的教学资源差,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投入程度低且难以参与进子女的学习生活中去,因此不少学生初中的学习基础不够牢固。同初中历史相比,初中历史的难度上升幅度很大,所研究的对象更加复杂抽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相应的,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要确定更加科学的四维教学目标。对于初中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应按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既要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初中生由于年龄尚小,学习主动性较低,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比较片面。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日积月累就会产生大量的知识漏洞,想学好历史自然也变得极其困难。因此,教师的教学内容应少而精,重点讲解核心知识点,选取更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懂得做题在精不在多,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胡莉敏.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J].文理导航,2024(1):25-27.
[2]王艳云.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4(4):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