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乐读书吧”,敏化儿童阅读味蕾的教学策略
王颖
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中心小学
摘要:“快乐读书吧”像一座桥,衔接着单篇阅读与视域广阔的整本书阅读。新教材把它课程化,旨在让孩子们寻到“良方”后,学以致用,走向更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本文着重探讨了“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策略,引领孩子们领会一本本书的内涵、意蕴,从而加强他们的阅读敏感度,提升阅读品质。
关键词:语文要素;兴趣;思维;策略
统编版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如何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写道: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学生读书少、不读书。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如果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那么无论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提升上去。”由此可见,大量的整本书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而新教材匠心打造了一个全新栏目——“快乐读书吧”,它聚集了古今中外的名家经典。孩子们在成长的黄金期遇见它们,搭配有效的阅读策略,孩子们的“阅读味蕾”就会被敏化,不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他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阅读辨识度,属于自己的阅读品味,于是,思维更敏捷,学习更有趣!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快乐读书吧”的教学却脱离了我们期许的轨道。我们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有的老师只是一味地让孩子们自己去读《快乐读书吧》的书,并未进行深入地引导;有的老师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想要授之以“渔”,却苦于缺少经验,无从下手……那么“快乐读书吧”到底该怎么教呢?笔者在经历一长段时间的探索,有以下思考:
图一 “快乐读书吧”的教学思维导图
一、精心准备: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礼记》有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孩子需阅读,教师更需读书。只有教师预先精读,参透书中精髓,才能领着孩子们去欣赏书中的风景,走入精神的腹地。
(一)磨耳朵,恋上阅读
一个人爱上一件事,往往有一个触发点。笔者觉得用朗读来让孩子们“馋”上一本书,是最最适宜的。曾在自己三年级的班中做了一些尝试,每节语文课前,笔者就拿出一本《安徒生童话》,今天读一篇《野天鹅》,明天读一篇《拇指姑娘》……你会发现他们的眼睛会变得亮晶晶,时而手舞足蹈,时而捶胸顿足;时而喜上眉梢,时而面色凝重……而当你合上书的那一刻,仿佛能听到他们心里的一声叹息。只要坚持一星期,班级里就会随处可见这本《安徒生童话》,而书中的故事早已被他们“蚕食”干净。可见,想让孩子爱上一本书,就得让他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二)循计划,留下足迹
当然,如果阅读仅靠当下的乐趣维持,那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孩子们不懈怠,笔者认为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让孩子们准备一本阅读存折,记录每天阅读的点点滴滴。一个人的阅读势单力薄,一群人的阅读会让我们更有劲头,也走得更远。
(三)勤思考,读写共生
一张好的阅读单能够帮助孩子们厘清内容要点,明晰作者观点,一张好的阅读单往往联结着有效的阅读策略,比如预测、比较、思辨等。所以,阅读的同时,我们还要孩子们填写阅读单,让孩子们懂得故事背后的变化与含义。当然,我们要努力设计有趣的阅读单,导语尽量生动一点,内容尽量有趣一点,形式尽量漂亮一点。
二、推进阅读:训练孩子的思维深度
(一)延读:聚焦“阅读策略”
叶圣陶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写道: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短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这里的略读就是指读整本书。叶老的真知灼见与我们统编教材的编写思路不期而遇。单篇教学结构清晰,操作简单,适合我们现代孩子们的教学。但仅仅单篇教学就可以了吗?显然是不够的。孩子们学到的策略如果不能自己亲身实践一番,那么策略依旧是干巴巴的策略,成不了孩子手中的“尚方宝剑”。“快乐读书吧”恰好就填补了阅读教学的这一短板,它从编者意图出发,契合孩子们年龄特点,正适合我们的“小法拉利”进行长途“练跑”。
同时,统编教材还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独特单元——阅读策略单元,它包括三年级“预测”、四年级“提问”、五年级“提高阅读速度”、六年级“有目的地阅读”。孩子们在精读了策略单元的一篇篇短文后,刚好可以辐射到“快乐读书吧”中的整本书教学中。“试水”成功,孩子们也就是真正读懂了。以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为例,:
全班开始进行阅读本书,老师要求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把自己心中的疑惑,通过贴便利贴的方式记录下来。
为学患无疑,有疑则进。孩子们在记录了自己的疑惑后,一方面在书中寻求正解,另一方面依靠网络、书报等资料“广撒渔网”,获得新知。一切就绪,我们就在课堂上进行思维的碰撞,你会发现孩子的表现远超以往。书籍擦亮了他们求知的双眼,让他们不但学得深,学得精,而且乐在其中,逍遥快活。
(二)助读:紧抓“文本特色”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出版了《散文教学教什么》《写作教学教什么》《小说教学教什么》等一系列依文而教的书目,它被列为“十二五”上海市重点图书,广受好评。如果你细细发现,我们的“快乐读书吧”也是以文体特点而编排的,比如三年级上册是多姿多彩的童话,三年级下册是短小精炼的寓言故事,四年级上册是多姿多彩的神话,四年级下册是亲近生活的科普作品……每一学期,阅读一种文体,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不断积累,他们未来的学习之路也会越走越宽。
那么,针对这样“接地气”的编排,我们该怎样顺势而教呢?我们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的《鲁滨逊漂流记》为例:
《鲁滨逊漂流记》是享誉世界的文学经典,也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主人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爱航海的他在一次风暴中流落荒岛,开始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这样的荒岛小说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于是,基于这类小说,我们又推出了另一本类似的荒岛小说书《蓝色海豚岛》进行对比阅读。
像这样依据书籍的文本特点去助推整本书阅读,不是也很有意思吗?在不断的积累中,孩子们脑海中的知识结构就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孩子们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如果“快乐读书吧”只是我们统编教材的一个小小的“点”,那么无数优秀的儿童经典读物就是大大的“面”。我们殷切地希望孩子们能够由此及彼,学得整本书阅读的“刚需”策略,从而尽情地海量阅读,相信那一颗颗的“读书种子”,必然会在某一天悄然绽放,发出令你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2]蒋君晶.如何设计阅读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3]吉忠兰.从整本书精读到群书阅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