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浅析小学班主任如何更好地实行素质教育
黄玲
桂林市凤集小学 广西桂林 541000
摘要:劳动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创造社会中一切物质和文化财富的源泉。教育是一种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劳动和教育是紧密相连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我国,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劳动教育。但是,近年来,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愿劳动、不会劳动等现象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为切实加强劳动教育,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将劳动教育的发展产生强大助推作用。现阶段,我国各级中小学校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已初见成效,但劳动育人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为此,本文结合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实践,探索劳动教育在实践中的创新,从而使劳动教育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劳动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班主任;劳动技能;素质教育
一、劳动教育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立科学、系统、全面的教育体系,是《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的主要内容,该纲要强调学生应通过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现实是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对劳动教育的漠视,存在的认知偏差等问题,致使个人在各个教育阶段中所接受的劳动教育都缺乏深入性、教育性,被形式化或片面化的劳动教育无法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情感,更无法培养新时代所需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因此,笔者认为加强以个体经验和亲身实践为基础的劳动教育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言:个体只有通过亲身劳动,并在劳动中通过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经历,才能获得劳动知识、技能、态度、习惯、情感的发展。此外,通过有效的劳动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转变为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并以此陶冶情操、锻炼能力,同时在实践中确证自身的人生目标,切切实实地感受、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并以创造性劳动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小学班主任创新和组织劳动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日常班级劳动人人做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校务劳动和班务劳动是小学生在校日常劳动的主要内容,而在一些学校存在“校务劳动请保洁,班务劳动请家长”的现象,这对于培养小学生基本劳动技能和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有百害而无一利。落实小学生校务劳动和班务劳动,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劳动岗位,确保人人有岗,人人有责。"校务劳动岗位主要有走廊、楼梯、低年级教室洒扫、校园绿化带养护等;班务劳动岗位众多,有扫地、拖地、倒垃圾、擦黑板、调整桌椅;浇花、养鱼、分餐、图书管理;开关门、开关窗、开关灯等岗位。学期初由班主任用表格的形式列明劳动岗位与具体职责,小学生根据自己时间与能力选择岗位,在劳动中学会责任与担当。第二,针对不同劳动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班主任示范或演示相应劳动方法并进行劳动技能指导,比如扫地、拖地的具体方法,如何抹桌子、擦黑板,不同劳动岗位之间怎样相互配合,使用劳动工具如何做好安全保护等,让小学生学会劳动。第三,根据学生实际年龄特征安排劳动内容,量力而行。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身高矮、体力弱,主要安排维持教室清洁、保持个人桌椅整齐等简单劳动任务,低年级教室洒扫安排给高年级小学生,由班主任做好对接,合理安排劳动时间与频率。
(二)家校联合制定“家庭劳动任务清单”
针对大部分家长在开展劳动教育缺乏计划性和持续性的情况,班主任可以与家长共同制定出适合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劳动任务清单。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将这些劳动任务分布于每个年级当中,再将任务细化于每学期、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制作劳动任务清单或任务卡片发放到每位同学手中。学生回家后由班主任督促,家长监督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完成,班级可以每周举行一次劳动比赛活动,在班级里比一比这周布置的劳动任务学生们做的怎么样,班上的同学再来一起评一评本周的“劳动之星”,这种方式不仅能起到督促学生完成劳动任务,还能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营造一个热爱劳动的班级氛围,家长也能看到孩子的进步与成长。与此同时,部分家长在孩子劳动时缺乏耐心与指导,一方面班主任可与家长做进一步沟通,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课余时间与同学讨论交流劳动经验来弥补家长指导不足的问题。
(三)重视社区公益性劳动的协同性作用
社区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社会是小学生未来生活的广阔天地,参与社区与社会公益性劳动,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自我价值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第一,建立“公益劳动小队”,组织中高年级少先队员在节假日自觉担当社区保洁员,清理墙面“牛皮癣”小广告,清除绿化带中白色污染物,打扫小区卫生死角并进行垃圾分类和环保宣传等,尽己所能,为社区自然环境美化贡献一份力量,在公益服务活动中培养其的现代公民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第二,建立“文艺表演小队”,组织有唱歌、舞蹈、乐器、书法等才艺的少先队员走进社区老年大学,与爷爷奶奶共同排演节目,在各种节日在社区小剧场进行文艺展演,营造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环境。第三,建立“传统节日行动小队”,组织社区内少先队员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向居民送节日祝福礼物。例如,在春节时前夕,有书法特长的少先队员们和社区人员共同书写“福”字和春联,善于手工制作的少先队员们一起编制中国结、制作红灯笼等,并一起将这些承载着新年美好祝福的礼物送到每家每户;在端午节前夕,组织少先队员到社区活动室编制五色绳、缝制香包,再将自己的手工制作和社区准备的艾草送到居民手中。第四,建立“公益服务小队”,定期组织中高年级少先队员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场所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到灵珠山野生动物园、贝壳博物馆、电影博物馆、民俗馆等场所作义务讲解员。另外,利用好“志愿中国”“志愿汇”等平台,为小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服务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机会。
总之,传统的小学劳动教育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亟待对其进行改革。在小学阶段,加强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既是顺应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要求,构建完备的劳动教育体系,也是满足小学生更高层次的新需求,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吉冬梅.小学班级管理组织劳动教育的可行方法[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35):2.
[2]李海兰.小学劳动教育的"知"与"行"——谈小学班主任实施劳动教育的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