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方能有据——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说理能力培养
黄丹婷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摘要:我国的相关教育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说理能力的培养是首要任务,这对于培养小学生数学学科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应用技术条件、开展小组探究式教学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说理能力。本文主要在明确当下关于小学生数学说理能力培养中遇到的传统观念的阻碍的基础上,了解小学生数学说理能力有限、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过于表面等问题的原因,探究以上问题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改善小学生说理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说理能力;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在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发育处于不成熟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很难理解和掌握较为抽象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理,导致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难以提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对话交流从而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营造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说理信心
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营造良好得教学氛围以及及时给予学生对应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增强说理信心,是解决学生说理信心不足问题的有效手段。及时给予学生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帮助学生构建自我认知、清晰认识自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理信心。此外,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有助于学生更快的掌握数学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奠定基础。
例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时,教师要求课前预习,课程开始先让一位学生在讲台上展示小数的意义,但这位学生知识复述了课本上关于小数的意义的相关论述,自己并没有在课下认真思考。为了让该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小数的意义。
该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出三个以10、100、1000为分母的分数,并将这三个分数分别再写成小数的形式。之后该同学提出,小数就是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通过这位同学的论述,教师可以了解到该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的理解非常透彻,并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用该同学对小数意义的分析继续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主性,而且有意识的尝试针对数学问题进行说理解答,这对于培养学生数学知识说理能力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二、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说理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完全可以实现教师关于信息技术运用于日常教学的要求,运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说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节课的相关知识后,可以布置如下的作业:在家中选择三至五件形状类似于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的物品,观察这些物品在前面、上面、后面的视图情况,并试着在草稿纸山画一画。学生通过观察家中的各种物品,寻找出与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相似的物品,能够加深对于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特征的理解,掌握这三类图形的特征,然后画出类似于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物品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将较为表面的问题转为较为深刻的逻辑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找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描述的物件通过多媒体表现出来,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观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物品,以此验证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深入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从前期预习、课堂实践到课后复习等教学环节都可以适当引用信息技术助力数学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所在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核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
三、开展小组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
小组合作的探究式教学是比较新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协作,然后沟通交流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度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在小组探究中让学生锻炼说理能力。在小组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此过程中的探究方式和思维方式,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讨论交流环节,在讨论交流环节结束以后,教师适当开展展示环节,在两个教学环节的双重调配下达到培养小学生的说理能力。关于小组探究式教学,需要注意在进行探究式教学开始之前 ,教师要针对学生数学能力和协调能力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效率相当。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小数的除法”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班内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的探究任务是小数的定义和性质,这部分的内容难度较小,学生容易掌握,是为复习和引入新知识做准备。第二组的探究任务是“小数的乘法”的相关运算法则。第三组的探究任务是小数的乘法和小数的除法两者在运算法则方面的联系。不同的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这对于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避免学生混淆相关概念。在学生的小组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监督者和引导者,也可以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调节和记录以便后续关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数学语言解决数学问题,架构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核问题。通过塑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用信息技术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说理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兰爱菊.聚焦“说理”能力培养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教师,2022(12):45-47.
[2]方海英.聚焦说理能力 培育数学素养——小学数学说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师,2020(2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