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与优化研究
许秀仁
福建省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本文探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优化。通过分析当前中职会计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校企联手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师资互聘共育双师队伍、课程对接岗位职业化教学内容等改革措施。本研究旨在提高中职会计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化水平,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与优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对中职会计实践教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提升中职会计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参考。
一、校企联手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化
1.1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基地是中职会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校企联手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1.2 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模式
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应采取多种形式,如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实训基地以及校企联合实训基地等。这些基地应配备先进的会计软件和硬件设备,模拟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会计核算、税务处理、财务分析等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基地还应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会计实务操作培训等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其实践能力。
二、师资互聘共育,双师队伍专业化
2.1 双师队伍建设的内涵与要求
双师队伍是指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双重能力的教师队伍。在中职会计教育中,双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他们不仅能够传授理论知识,还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环境。因此,双师队伍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教学能力。
2.2 校企师资互聘共育的实施路径
为实现双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中职学校应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讲座,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分享;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参与企业项目,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通过这种互聘共育的方式,可以不断优化双师队伍结构,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三、课程对接岗位,教学内容职业化
3.1 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对接分析
为使中职会计教育更加符合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课程内容与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和技能要求的有效对接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对接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更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的关键所在。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企业会计岗位的具体需求和职责范围。这包括对不同类型企业的会计岗位进行调研,如小型企业、中型企业以及大型企业的会计岗位,了解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和任务。通过这种调研,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从而为课程内容的设置提供有力的依据。在了解了企业会计岗位的实际需求后,我们应将这些需求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根据岗位需求来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确保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例如,对于一些注重实务操作的岗位,我们可以增加相关的实践课程,如会计电算化、税收实务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我们还应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会计行业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新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学生所学能够跟上行业的发展步伐。
3.2 职业化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在中职会计教育中,构建职业化教学内容体系是确保教育质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这一体系的构建应紧密围绕企业会计岗位的实际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首先,课程设置是职业化教学内容体系的核心。我们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此,可以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如开设会计模拟实训、企业实习等课程,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引入最新的行业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也是关键。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会计行业的前沿问题和实际挑战,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案例,将其融入教学中。在教材选用方面,我们应选择那些既具有系统理论知识,又包含丰富实践内容的教材。必要时,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自编讲义,以确保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会计岗位的实际需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也是构建职业化教学内容体系的重要方面。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应广泛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我们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努力。通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实践报告、小组讨论等,我们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通过校企联手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师资互聘共育双师队伍以及课程对接岗位职业化教学内容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职会计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化水平。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还能为企业培养更多符合实际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未来中职会计教育应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理念,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绪钢. “1+X”证书制度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实践探索——以财务数字化应用等级证书为例[J]. 财会学习, 2024, (21): 143-145.
[2]滕远芳. 基于1+X 证书制度下中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4, (14): 215-218.
[3]杨小丽.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中职会计教学创新研究[J].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4, (10): 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