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思维的高中生物学差异合作教学模式

摘要 【摘要】摘要:新高考实施以来,在“3+1+2”选科模式下,学校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特长、能力水平,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努力实现“精准选科、高效走班”。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不同选科组合、不同班级学生生物成绩及生物科学思维能力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这一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以适应新高考是势在必行的。
DOI
作者王文祥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本文系晋江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选课走班制’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立项编号:JG1451-035)的研究成果

 

基于科学思维的高中生物学差异合作教学模式

王文祥

福建省晋江市永和中学

 

摘要:新高考实施以来,在“3+1+2”选科模式下,学校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特长、能力水平,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努力实现“精准选科、高效走班”。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不同选科组合、不同班级学生生物成绩及生物科学思维能力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这一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以适应新高考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新高考 高中生物 分层教学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基于高中生物新课改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素养为宗旨,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结合新高考选科模式进行班级分层教学、课堂分层教学、作业分层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同时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1课堂分层教学

通过班级分层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提高比学赶超意识;而课堂教学分层一般是隐性分层,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差距没有那么大,这样在同一个环境下学习减轻了心理压力,让他们意识到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超过其他同学;课后作业分层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需要完成的练习,比如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这样的分层设计既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也能激发同学们进一步去挑战更高层次。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在同一个教学班级里学生在学情、学习能力、兴趣特点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兼顾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问题串,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让不同的学生学有所获,实现共同发展。

2班级分层教学

通过分层教学可以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及课后作业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在学习上更有成就感,这样学生就会喜欢这个学科,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这样良性循环,自然而然学生的成绩就会有很大的进步。在新高考选科背景下,不同的选科组合学生在生物成绩、生物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各组合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素养。例如历史组合学生相对物化生组合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较弱些,但在语言表达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教师在历史组合生物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辩论式教学等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而对于物化生组合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的情境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教学目标分层设计

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掌握学生的学情及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不仅要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树立生命观念,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理性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笔者在物化生组合《神经调节——高三一轮复习》第一课时这节课中,教学目标设置如下:①.结合图片分析阐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及反射弧的组成,使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观。②.构建神经调节的概念图,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③.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及语言表达能力。④.通过探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⑤.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知识构建模型,培养学生建模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在这节课的目标设计时,首先从析图复习教材基础知识树立生命观念,其次构建概念图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再次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学科知识迁移能力。目标层层递进,能力不断提升,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素养。笔者在《神经调节——高三一轮复习》第一课时这节课设置了三个活动。活动一:易错辨析,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活动二:构建概念图,让学生将已学概念通过概念图形式整合,构建知识网络;活动三:探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学生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原因,自主构建电位变化的曲线模型。通过考点复习及适量的练习训练结合三个活动,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夯实基础的同时提升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分析中突破重难点,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过程及特点。

4课堂问题分层设计

新课程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目前问题引导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是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课堂问题的设置对学生的学习要有引导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课堂问答中获取知识。例如在复习反射弧时,教师依次抛出三个问题:①请据图判断反射弧各组分的名称,并说出判断依据;②说出反射弧各组分的结构及其功能;③若反射弧某一结构受损,对反射活动造成什么影响?学生通过这三个问题从认识反射弧的各组分到认知反射弧的各组分结构与功能关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学习,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同时提升理性科学思维。

综上所述,新高考背景下进行分层教学势在必行,教师针对不同的选科组合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班级分层教学,对于同一个班级学生教师应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问题串,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让不同的学生学有所获,课后根据学生学情进行作业分层布置,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同时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苏亚龙.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中生物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 科技风,2022,(28):95-97.

[2]冯敏.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个性化教学探究[J]. 亚太教育,2022,(16):41-43.

[3]程转霞. “走班制”下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甘肃教育研究,2022,(04):85-87.

 

  • 相关文献